英宗听了这番振聋发聩的道理,逐渐解开了心中思虑已久的疑云。^天`禧′暁^税¨罔` /最~薪^漳/截-庚¨新?筷?李贤又说:“如今天下人心所以归向陛下,是因为陛下在正统年间的十几年里,在太皇太后及‘三杨’等老臣辅佐下,凡事减省,与民休息。可惜的是陛下的德政,如今为此辈损害了大半。”英宗听了李贤这番议论,也深以为然。
于是英宗第二天就下达诏书:“从今以后,奏疏和公文上一律不许用‘夺门’二字。”
“夺门”功被否定后,法司便奏请将所有冒“夺门”功升官的人全部查究。英宗恐怕牵连人数太多,会惊动人心。李贤说:“臣记得御史周斌在文华殿答陛下诘问时所言,当初预光禄寺赐宴者有名册可查,现在冒功领赏的达到数千人,若一概查究,必然人心惶惧,甚至激生事变。‘夺门’功被否定,那些冒功升职者必不安心。如果朝廷明白下令‘自首者免罪’,才是稳妥的办法。-山?叶′屋- ¢耕,薪·醉~全-”
于是英宗下令,凡是冒报‘夺门’功升职的人,能自首改正者免罪,敢隐瞒不报者必予降调处分。令下后,虽有人造谣威胁,但前来自首的人也达到四千余人。有这么多人摆脱石亨等人的控制前来自首,英宗感到朝廷的威望已不可撼动,更加坚定了清除石亨等恶势力的决心。
三 石彪的功与罪
天顺元年冬天,鞑靼孛来率领数千骑兵进扰甘州、凉州。边报传至京师,英宗召忠国公石亨问计。石亨身为武臣班首,御敌于国门之外本是他分内的事。奈何自从复辟以来,石亨一门心思地招权纳贿,大肆捞钱捞官,培植党羽,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这位京营总兵官早把御敌卫国的责任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现在让他去领兵打仗,还真会误事。年初孛来侵犯延绥,英宗让他佩征虏副将军印督军出战,竟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倒是他那恣横不法的侄子石彪,一上战场就是一员猛将,在磨儿山遭遇敌骑,斩杀贼寇近二百人。
英宗见石亨对领兵御敌的事畏畏缩缩,不敢承担责任,索性不依靠他了。¨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于是任命安远侯柳溥佩戴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率领都督过兴、都督同知雷通前往凉州守备边塞,抗击孛来军。又任命宣城伯卫颖为平羌将军,镇守甘肃,与柳溥互为犄角。
于谦死后,团营遂被解散,京营战斗力下降,况且已完全沦为石亨仗势邀权的工具。柳溥只得征调陕西、四川各卫所的士兵前往凉州御敌。加固壁垒,坚守不出。孛来率领蒙古骑兵进入关内骚扰掳掠,由于官军不敢出击,边境各县镇饱受其苦。甘陕布政司上表奏劾总兵官遇敌坚壁不出,放纵贼寇饱掠而去,使边民深受其害,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英宗怒而召回柳溥,令他罢职闲住。因为侯爵是世袭的,柳溥的千石俸禄照常领取,成了一个不带兵的侯爷。
幸得这时从延绥传来了好消息:都督同知杨信(杨洪之侄)与都督佥事张钦在青阳沟抗击孛来,斩获颇丰。贼寇兵败逃窜,张钦又在野马涧设伏,再次大败敌军。
捷报上奏朝廷,这是明朝边将抗击孛来的第一次胜仗。英宗很高兴,颁诏封杨信为彰武伯,任总兵官。提升张钦为都督同知,仍令他们镇守延绥。延绥设总兵官从杨信开始。
石彪在大同任参将兼游击将军。因为他在大同盘踞已久,石氏在大同的势力盘根错节。英宗有意调虎离山,(石彪一旦上了战场确是一名虎将)便命他随高阳伯李文去延绥守备边塞。石彪桀骜不驯,素来与李文不合,便托病告假回到京城,后来宁夏告急,英宗复授石彪为平羌将军,任总兵官守备宁夏。
天顺三年正月,孛来在青阳沟吃了败仗,十分恼怒。这次他亲自率领二万名骑兵,大举进犯安边营。安边营在长城脚下,是宁夏与延绥的结合部。石彪和杨信互通信息,通力合作。他们二人一到战场上都是极其彪悍的战将。孛来的二万骑兵进入长城内长途奔袭,丝毫没有占得便宜,被石彪和杨信两面夹击。石彪抡起大斧冲入敌阵,斩杀孛来的平章鬼力赤。孛来大败,石彪追击出塞六十余里。活捉四十多个敌兵,斩首五百余级,缴获马匹、骆驼、牛羊共二万多。这是西北战场上最为辉煌的一次胜利。明军也颇有伤亡,都督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