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七年,第三代宁王朱奠培与庶弟弋阳王朱奠壏兄弟反目。+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弋阳王讦发朱奠培谋逆。巡抚韩雍上奏朝廷,抓了六七百人,刚好碰上英宗复辟,宁王反叛的事查无实据,又把抓的人全部释放了。
宁王朱奠培怨恨江西布政使崔恭等人,向朝廷劾奏他们不法。而崔恭与按察使原杰反而举劾朱奠培私纳祖父和父亲的宫人,逼内官熊璧自杀。这下事情闹大了,朝廷派员查勘事实,于是下令褫夺王府的三护卫,让宁王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
由于宁王兄弟不安分,朝廷很不放心。派了锦衣卫的校尉蹲在南昌监视王府的动静。天顺四年,锦衣卫校尉打探到宁王府中出了一件大丑闻:宁王朱奠培之弟弋阳王朱奠壏与其母通奸!
朱奠壏的父亲是上一代宁王,二十多年前就死了。哪怕是父王的小妾也应是将近四十岁的人了,母子通奸恐怕是子虚乌有的事。但宁王府有前科,什么怪事丑事都有可能发生。况且又是皇上最信任的逯杲举报的。
英宗闻讯大为震怒,说:“弋阳王奠壏淫乱之事天地所无有,禽兽中所不为,不幸于宗室中见之。¢墈_书\屋* ·追`蕞,歆,章_結¨朕虽欲隐忍不发,然祖宗在天之灵决不能忍。”
英宗为此事致信弋阳王的两个兄长宁王朱奠培和瑞昌王朱奠,命他们查明此事如实上报朝廷。一个月后,宁王、瑞昌王上奏说:“确实查无此事。”英宗不相信他们的话,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真发生了这种事他们做兄长的也脱不了干系。于是另派驸马都尉薛桓和逯杲一同前往南昌调查,仍未找到弋阳王母子通奸的证据。逯杲只得据此回奏。
英宗就此事对李贤说:“宗室中岂愿有此种丑事发生。逯杲开始既以为确有其事,亲往调查却又说无此事。以此看来,锦衣卫校尉冤枉的人多了。”
李贤连忙奉承说:“的确像陛下说的一样。”
英宗又说:“有些案件法司明知冤枉,因畏惧此辈不敢辩理,以致造成冤狱。”
难得皇上有自知之明,李贤乘势进谏道:“如果陛下有旨付法司,只要发现案件有冤情,应与检举者辩理纠正。+看·书¢君· ′追′蕞.芯!章·踕^不许畏势因循,致人冤枉。则法治廓清有日。”
于是英宗召法司训诫道:“刑狱,国之重事。今后有上陈冤枉者,必须详加研审,当辩者辩之。不许畏避嫌疑,致人冤枉!”
在弋阳王乱伦案中,举报人是逯杲,后来派他同驸马都尉薛桓前去查勘,又说没有此事,如此前后不一,弄得英宗很被动。于是皇上把逯杲叫来痛骂一顿,责问他为何前后不一致。逯杲怕被问罪,他揣摸皇上因为宗室丑闻感到羞愧和不信任大臣的心理,便跪下请罪道:“弋阳王败伦确有其事。臣因皇上不愿见有玷污宗室之事发生,便屈从了驸马都尉,谎奏查无实据。臣罪该万死!”
这样,就把英宗逼得无路可走了。他在惭恨交加之下,掷下严旨:令弋阳王朱奠壏母子自尽!宁王朱奠培与弋阳王朱奠壏是异母兄弟,素来因为争权夺利势同水火,互相攻讦。有了皇上的圣旨,他便逼着庶母上吊、朱奠壏自刎吞剑而亡。
皇上圣旨中有“无污我宗室”的话,为了不让他们脏秽的身体玷污了洁净的土地,宁王在府前架起柴堆,点燃熊熊烈火,将朱奠壏母子的尸体焚化。因为此事不宜声张,焚尸是关起府门进行的。只是火势猛烈,百姓以为王府失火,纷纷前来围观,导致此事终被泄露。
可能是这骇人听闻的冤枉怨气冲天,蓦然间天空变色,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王府前坪地面竟积水深达三尺。围观的父老无不惊愕。
舆论认为这是逯杲上罔朝廷,诬陷宗室,致干天怒,故产生这种异象。
这桩冤案是英宗因宠溺逯杲而一手造成的,他自然不会责备自己。反正弋阳王朱奠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死了就死了。直到成化二年,他的儿子宪宗皇帝为此事平了反,允许朱奠壏的后人恢复弋阳王的封号。
在弋阳王乱伦案之前,第二代宁王的弟弟临川王朱盘烨也出了事。他被侦事校尉举报与附近尼姑庵的四名尼姑通奸。这又是有辱宗室名誉的丑事,英宗命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审讯此案。不知临川王花了多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