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趁机进言道:“此足见太后贤德。^看^书′屋~暁′说*网· /埂′薪+醉_全?高皇帝诏谕后世立下规矩:外戚不许掌管军政。会昌侯掌京营之事,太后是否知道?”
英宗说:“太后忧心不乐正是为此事。起初内侍都说掌京营军非皇舅不可,方有此项任命。太后至今仍后悔。”
李贤明知这是皇上的推托之辞,如此大事内侍们能做主吗?他只得附和道:“此事足见太后见识远大,谨遵祖训。幸亏会昌侯质朴敦厚、谨慎小心,只是以后不可为例。”
英宗也点头称是。
不久之后,锦衣卫告发孙显宗家奴十余人在京郊强占别人庄田,私自盖建店铺,出租给商人经营。还欺行霸市,逼迫勒索商人,牟取暴利。
英宗召李贤商议如何处置此事。李贤说:“陛下若依照国法断然处理此事,谁不畏服?皇亲国戚和百官都会引以为戒,以后谁也不敢干犯法纪,做此类扰民之事。”
英宗于是下令将孙显宗及涉案家奴逮捕审讯。孙显宗开始还趾高气扬,若无其事。后来得知是皇上亲自下令审他,一下子就蔫了,只得低头服罪。~卡_卡^暁?说`惘+ `已_发¨布¢最+薪¢漳-劫^
英宗仍然赦免了孙显宗,只对他申诫了一顿,下令将他们所建的店铺全部拆毁,庄田勒令退还原主。涉案家奴枷号一个月,然后发配贵州充军。并将此事通告勋贵文武百官,要大家以孙显宗一案为诫,遵守国家法纪,不得违反。
在此案处理过程中,会昌侯孙继宗开始托病装聋作哑,静观其变。后来又出面为其弟求情,并以母亲年老多病痛惜儿子为辞,要求宽赦孙显宗。英宗生气地对李贤说:“为侯者不知自责,反而要来求情告赎;又以母亲老病为辞要挟朕躬,朕岂能以私废法?终未准他所奏。”
李贤对英宗能秉公处理此案颇感意外,连忙顿首称赞道:“陛下此举,真可谓王者不私!”
石亨败后,在清理冒滥的高潮中,会昌侯孙继宗上书,请辞去弟孙显宗、婿武忠及子孙家人、军伴数十人的军职。英宗只革去其中家人、军伴七人的职务,其余均不问,对太后家的亲属仍然给予特殊的眷顾。
第四十章 政通人和
一 内阁轶事
在紫禁城午门内,文华殿的南面,有一排黄色琉璃瓦覆盖的平房,这里就是“文渊阁”,内阁学士们办公的地方。~幻.想/姬+ ?勉_废`岳+黩`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以来,从永乐朝起,内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英宗幼年登基,政务完全取决于太皇太后和“三杨”为首的内阁。后来司礼太监王振擅权,“三杨”老迈,内阁权力逐渐被削弱。英宗复辟之后,经历了石曹之乱,以李贤为首的内阁重新得到英宗的信任。“文渊阁”这处不起眼的内阁值房成了朝廷发布政令的神经中枢,渐渐为人所熟知。
“文渊阁”有十间屋子,前面是内阁学士们办公的场所,后面是就食处和休息的地方。学士们白天在这里办公和吃饭,晚上仅有一位留宿值守,其他的人可以回府休息。
英宗复辟后,“夺门”功臣徐有贞擢升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控制了内阁。其他内阁成员许彬、薛瑄都是石亨、曹吉祥所荐。后来,英宗亲自挑选吏部侍郎李贤入阁。御史弹劾案发,徐有贞被罢黜放逐。李贤亦遭连坐,贬谪为福建参政。
但英宗仍然对李贤专意信任不疑,在岳正因草“罪己诏”获罪被贬后,他仍将李贤召入内阁。此时内阁学士只剩下吕原和彭时二人,他俩资历均较浅。李贤以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深得皇上信任,便成为实际上的内阁首辅。
内阁正堂墙壁上挂着一块永乐皇帝朱棣御书的“文渊阁”匾额。匾额下放着一排红色的书柜,内藏洪武、永乐、洪熙三朝《实录》的副本。内阁学士们每天早上都要对着御书匾额行礼如仪,以示对祖宗的崇敬。正因为这个缘故,阁臣们的办公桌都是东西向摆放。
按照中国衙门的传统习惯,东西向的座位不是正座,而是旁座,只有南北向才是正座。李贤身为内阁首辅,对自己身居偏座很不满,想让下人把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