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刘备:“常败”的英雄 > 第2章完结

第2章完结

我在大学从事三国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天`禧^晓′税¢罔· \追?罪/辛/蟑·结.因为深知学术普及的重要,所以坚持不懈;也因为深知学术普及的不易,所以锐意求新。谢谢你能关注这本小书,如果它能够帮你吸取借鉴而开启智慧,为明天的竞争增加一点点能量,或者能够使你兴趣盎然而会心一笑,为今天的歇息纾解一点点压力,那就非常之欣慰了。

方北辰

公元2012年暮春3月于成都濯锦江畔双桐荫馆

台北初版自序

在中国,刘先主,刘皇叔,亦即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自然是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就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对刘备的了解,都是从明朝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文学艺术作品中得来的。

不过,《三国演义》乃是小说家言,是小说就允许虚构,就允许夸张,所以人们对它早有“七实三虚”的评价。至于在史实上的谬误,在书中亦随处可见。其中,仅第一回中关于刘备本人者,例如它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刘备起兵攻黄巾,“年已二十八岁矣”,其实是二十四岁。¢纨! * +神\栈/ ¨已^发,布/最`鑫+蟑-截?又言刘备起兵后谒见“幽州太守刘焉”,东汉的州长官称“刺史”或“牧”,州下面的郡,其长官才称“太守”。再说刘焉也从未任过幽州的官职,当时的幽州牧乃是刘虞。又言刘备以讨伐黄巾有功,得任“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其实“定州”始置于北魏天兴三年(400),“中山府”始置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东汉时根本不可能有这两处地名。而且东汉的地方行政机构,分州、郡、县三级,何来的府?总而言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已经是罗贯中新创造的文学形象,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如果你想读一本关于刘备的传记,它在叙事上有如历史学家的论文那样务实求真,而其笔调又绝对不像历史学家的论文那样古板枯燥。那么,就请你翻开面前这本小书罢。

方北辰

公元1989年初伏时于濯锦江畔之自得书斋

一 少年春梦

二 创业开篇

三 结识曹操

四 效力公孙

五 解救孔融

六 作牧徐州

七 鸠占鹊巢

八 依附吕布

九 寄寓曹营

一〇 虎脱樊笼

一一 败投袁绍

一二 蹉跎荆襄

一三 礼聘卧龙

一四 当阳涉险

一五 联孙抗曹

一六 刘郎得意

一七 染指益州

一八 喧宾夺主

一九 安定西蜀

二〇 东邻争利

二一 汉中称王

二二 痛失荆州

二三 蜀中天子

二四 兵败夷陵

二五 白帝长恨

二六 身后轶事

附录一 刘备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三国小百科·概况篇

一 少年春梦

步出今四川省成都市的南门,经过横跨锦江、著称千载的万里桥,西行约二里许,即到了一处名胜古迹之所在。!微¨趣.晓\说_蛧^ ′吾*错/内′容·只见红墙之内,幽篁细细,古柏森森,显露出一种在闹市之中罕有的静谧气象。在那匝地浓荫之中,巍然耸立着一座帝王陵冢,高约12米,周围约180米。这座陵冢虽不如明清帝陵之宏大雄伟,却也形势不凡,令人生几分敬畏之心。陵前之寝殿两侧,有近人所书之楹联一副,系八分书体,文云:

一抔(音pōu)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联文贬抑曹操,尊崇蜀汉。细心的游人,看了联文已可猜知墓主的身份了。由从寝殿旁侧小门进入陵园,举目一望,一通高大的墓碑,掩映于萋萋芳草之中,碑上赫然大书七字:汉昭烈皇帝之陵。

这位“汉昭烈皇帝”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