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刘备:“常败”的英雄 > 第33章完结

第33章完结

刘备心想,你自己不用良谋能怪谁?但是他口头上仍然安慰对方说:“方今天下分裂,大动干戈,机会之来,岂有终极?此后如能不失良机,则既往之事何足为恨?”

言毕,二人相视而笑,进入后园雅轩。+x,s,a+n?y*e?w?u`._c¢o\m*刘备举目一看,已有一位先到之客坐在那里了。

这位来客刘备是认识的。此人姓许名汜,先后曾任曹操和吕布的僚属。许汜外有高名而内心贪鄙,刘备一直不大瞧得起他。今天,许汜又跑到刘表这里来打秋风,刘备心中虽然不悦,不过想到自己也是客,就笑着招呼,坐了下来。

那时人们入座,并不是坐在椅上,而是席地而坐,也就是双膝跪地,臀部置于脚后跟上的跪坐。现今日本人的跪坐,便是古代跪坐法东传的遗风。刘表见客人已经入座,便吩咐下人开宴。不多时,美酒琼浆,山珍海味,不断送上几案。刘表简单致辞后,宾主一齐开怀畅饮。

酒酣耳热之际,三人兴高采烈地评论起当今天下的人物来。东汉中叶以降,社会上品评人物之风日益盛行。-r`u`w_e¨n^x~s!.`c_o,m·某人如果得到一个大名士的好评,则好比鱼跃龙门而身价百倍。比如前面已经提到,曹操虽是三公之子,早年也要请求大名士许劭给他一个评语。许劭说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非常之高兴。这许劭字子将,乃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人氏,他是汉末品评人物方面的泰山北斗,每月的初一日都要公布一次他对人物的评语,时称“汝南月旦评”。今天,在刘表宴席上狂饮大嚼的许汜,或许是想发扬他们许氏的风范,一边往口中灌塞酒肉,一边从口中倾吐评语,大有独主天下沉浮的样儿。刘备在一旁看到许汜的得意神态,心想,你有何资格臧否天下英雄,大概要教训教训你才好。

刘备正思忖间,许汜已经开始评论另一位人物。这位受他臧否的人物姓陈名登,字元龙,乃徐州下邳国淮浦县(今江苏涟水县西)人氏。陈登出自名宦之家,本人兼资文武,深沉有远志大略,官至广陵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太守。他先助曹操灭吕布,后又劝曹操早取江东,极受曹操器重。对于这样一位豪杰,许汜却轻飘飘地给了一句贬语:“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s,h!u·b`x!s`.?c.o-m?”

所谓的“湖海”,系指长江下游邻近太湖、东海的偏东地区。许汜出自中原,对出自湖海的陈登意存轻视。至于此处的“豪气”,后世多解为豪放之气,那是望文生义的臆说。许汜这“豪气”二字,在当时是一个习语,意指粗鲁无礼的作风。许汜的评语是说:陈元龙毕竟是偏远之地出来的,不时要表现出粗鲁无礼的举止。刘备一听,正要反驳,忽然想起要尊重东道主,便先问刘表道:“许君之评尊意如何?”

刘表答道:“要说不对么,许君是好人,不会说假话;要说对么,陈元龙又是名重天下的豪杰。”

刘备见刘表在这等小事上,也像对待袁绍与曹操相争一样,持骑墙中立的态度,不免从心底生出鄙视来。不过,他没有表露这点,他这时一心要收拾许汜。于是,他问洋洋得意的许汜:“君言元龙豪气不除,有具体事实吗?”

许汜立即答道:“当然有的。昔日家乡遭逢变乱,我东去下邳,曾访元龙于淮浦。元龙毫无待客之意,久久不与客人交谈,后来竟自上大床睡去,而使客人在大床旁边又窄又低的小榻上休息。这不是豪气是什么?”

刘备听了,傲然一笑,侃侃言道:“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皇帝流亡失所,世人皆望君忧国忘家,救世济民。但是君自到下邳,即忙于买田地置房舍过自己安逸的小日子,没有说过哪怕一句有意义的话语,这都是元龙最厌恶的作为,他为什么要与君共语?要是换了敝人,我将卧于百尺高的楼顶,令君卧于地上,岂止是大床小榻而已!”

这一番痛快淋漓的指责话语,直说得许汜羞愧难当,那一张本已酒色酡然的脸面更加红了。而刘表却全然理解不到刘备言外讽谏之旨,在一旁傻乎乎地咧嘴大笑。刘备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悲哀的情绪,他怕自己突然掉下泪来,便托辞更衣,暂时离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