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12章完结

第12章完结

证《孟子》为孟轲自己写成的。_优\品~晓·说+蛧? `首,发¢他说:“观七篇笔势如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

(《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作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

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死后他的门徒万章、公孙丑共同记述的。最初发表

这种议论的,是唐代的韩愈和张籍。韩愈说:“轲之书,非轲自著,既没,其徒万章、

公孙丑相与记轲之言耳。”(《昌黎文集·答张籍书》)后来,宋人苏辙、晁公武也附

和这种观点,但是,他们都没有举出有力的佐证。清代的崔述也持这一观点。第三种意

见认为,是孟子与万章、公孙丑师徒一起记述的,而主要作者是孟子本人。最早阐明这

一观点的,是太史公司马迁。我们认为,司马迁的话是可信的。他是西汉人,他所处的

时代较早,当时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丰富而且确实,我们从时间上来

考察,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孟子》一书不是孟子死后,其门徒的共同记述。/天′禧.晓+说,蛧/ ′更\歆′罪_全+孟子从62岁

结束周游生活,一直到84岁去世,还有20年左右的闲居生活。他除继续讲学外,没有像

孔子那样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古籍。而且《孟子》一书是写他自己和学生的言论

和活动的,类似于现代人写回忆录那样,是力所能及的。所以说,孟子生前与学生万章、

公孙丑一起完成《孟子》一书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一带)人。孟子生于何时,众说纷纭。一般

认为他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的说法,较为合理。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主张,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实现全国的

统一是起了进步推动作用的。他的仁政思想,“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提倡“省刑

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在后来封建社会历史上,对于反对暴政,反对横

行暴敛,要重视人民的穿衣吃饭问题,有好的影响。*躌?4.墈/书_ ¨首\发-他主张尚贤,重视修养,提倡为臣

的要以仁义规劝君主,反对阿谀奉承,这有益于培养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骨气,有益于澄

清吏治、限制朝廷的胡作非为。他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被人们发展为不迷信任

何权威的主张。他的“井田制”理想,为后来进步思想家作为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

矛盾的依据。他的仁战思想,启发人们反对非正义战争。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为

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

孟子从30岁到44岁这段时间,主要的活动是收徒讲学,宣扬儒家学说。44岁时,孟

子便带领着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学说。他先后到了齐、宋、

滕、魏、鲁等国。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各国诸侯互相兼并的战国时代,各国统治者只讲

争霸争利,怎么会相信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学说呢?孟子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之

后,“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

孟荀列传》)

司马迁说“作《孟子》七篇”,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却说:“《孟子》十

一篇”。那么,《孟子》到底是几篇呢?东汉赵岐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便给十一篇分列

真伪,他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十一篇中的《性善辩》、《文说》、《孝经》和《为

政》,这四篇《外书》是赝品,因而不给它作注解。《孟子》的七篇是《梁惠王》上下

篇,《公孙丑》上下篇,《滕文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