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33章完结

第33章完结

唯心主义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理论武器,势必削弱自身的战斗力。?秒+漳*节?晓′说`徃_ -耕~薪!最+哙+

李贽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之上的先验论,主张渊源于佛性的“生知”说。

《焚书·答周西岩》一文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

知。”人人有生知,人人有佛性。“人皆可以为圣”(《焚书·答耿司寇》)。李贽以

“生知”说反对神化孔子,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来否定认识正确与否要以孔子

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以“人人生知”反对“圣人生知”说,

其认识论方面的局限和缺陷是不可忽视的。

李贽的哲学思想中有不少朴素辩证法的思想。《续焚书·与陶石篑》中说:“善与

恶对,犹阴与阳对,刚与柔对,男与女对,盖有两则有对。¨优!品\小.税.旺¨ ,毋`错¨内_容`”他承认事物皆有两个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受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影响,《焚

书》中表现的政治思想为“世无定时,我无定术”(《晁错》),“不蹈故袭,不践往

迹”(《与耿司寇告别》)等发展变化的思想。

《焚书》卷6和《续焚书》卷5收集了李贽的很多诗歌,其中不乏精彩的篇章。我们

可从中看出他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又可察觉出他沉湎于佛经而产生的苦闷徬徨。

《焚书》、《续焚书》是李贽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力作。书中对儒家和程朱理学的

大胆批判所表现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

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

洪水猛兽。李贽也深知其见解为世所不容,故将著作名之为《焚书》,以后也果然于明

清二代多次遭焚烧,但却是屡焚屡刻,在民间广为流传。.如!雯′惘` !耕!鑫-醉·全!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

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

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

正是对李贽与其思想影响的真实写照。

18 《明夷待访录》

明末清初的“人权宣言”

明末清初,有位大思想家宣布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无君”。他就是近

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者、爱国者黄宗羲。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骚的《民

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人权宣言”。黄宗羲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说:

“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

专则,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

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

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黄氏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和陈天华等爱国志士。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他父亲黄尊

素,是有名的“东林党人”。黄宗羲14岁时考中秀才,就到北京和父亲住在一起。

1645年,当清兵大举南下时,黄宗羲愤而毁家纾难,和浙东人民团结在一起,展开

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他组织起一支抗清的“世忠营”,有3000多人。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