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巨著,司马迁前后用了大约18年的时间。+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但当时并未刊行。直至汉宣帝时,司马迁的
外孙杨恽才把它整理问世。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司马迁死于何时?很难确知,有人
认为大约死于汉武帝末年,一生只活了50多岁。这部巨著问世之后,当时人称为《太史
公书》,或称《太史公记》,甚至叫《太史公》。
“史记”一词,本是古代史籍的泛称,并不是司马迁的原名。
《史记》名称的出现,大概是到了魏晋期间。
司马迁的伟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历史学的编纂方法,它就是后
世史学家所称誉的“纪传体”。它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5种体例组成。
“本纪”按编年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以年表形式,按年月
先后的顺序,记载重要的历史大事;“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以及天文历法等;
“世家”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列传”记载社
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事迹,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及循吏、
儒林、酷吏、游侠、刺客、名医、日者、龟策、商人的传记。\白¨马*书!院` \免!沸_岳+黩*《史记》中还记载了朝鲜、
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匈奴的历史,这些记载是研究亚洲这些地区
和国家初期历史极重要的材料。
《史记》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计
526500字。它记载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天汉年间,共记述了近3000年的历史。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等丰富的内容。,吴/4\看·书~ `追~嶵?欣.彰/劫?可见,它是百
科全书式的通史。
自从司马迁创立纪传体之后,这种体例被历代史家所沿用,总体不变,只是例目有
所增减,或例目的名称稍有不同而已。这样,纪传体便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史学体例之
一。郑樵在其《通志》中称赞《史记》的影响时指出:“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
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司马迁伟大的历史功绩之二,在于他具有进步的历史观。
《史记》中,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是十分明朗的。他痛恨封建专制的残暴统
治,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同情人民所受的痛苦。比如,对于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
义,司马迁是歌颂的,因此在《史记》中,把陈胜、吴广两人的事迹列入“世家”,而
且将陈胜比作汤、武,肯定他推翻暴秦的历史功绩。又如,他也尽力描写推翻暴秦的项
羽的英雄气概来和狡诈的刘邦作鲜明的对比,而且把项羽的事迹列入“本纪”,不因项
羽失败而抹煞他的历史地位。除此,司马迁还表彰了为国捐躯的刺客,敢于和暴力对抗
的侠客。相反,对于汉武帝的封建专制统治,司马迁则予以揭露。揭露汉武帝的残暴虚
伪,奢侈纵欲。《封禅书》所记汉武帝大搞“鬼神之事”,《酷吏列传》所记酷吏,则
绝大部分是汉武帝时的官吏。如司马迁用讽刺的文辞,揭露了武帝的爪牙张汤等酷吏的
凶残和奸诈,活龙活现。
司马迁不但承认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试图从历史生活现象中,去寻求历史变
化的原因。如他写《平准书》时曾说过:“作《平准书》,以观事变”。这篇《平准书》
先记汉初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后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