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人物,共分为九等,后人因此而指责它不合断代之体。?j!i.n-g?w+u\x¢s-.^c′o′m/八表之中,最受后人推崇的是
《百官公卿表》。此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文字记述秦汉职官设置年代、职权范围、
俸禄数量和官职演变等内容;第二部分列出各种职官的表格,记录职官的升降迁免,较
完整地介绍汉代的官制情况。在志部分,《汉书》改《史记》的“书”为“志”,而又
丰富和发展了八书,形成我国史学上的书志体。
《汉书》的志,包括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
艺文等10种。其中,改变或合并八书名称的有律历、礼乐、食货、郊祀、天文、沟洫等
6种,但它们的内容或者不同,或者有所增损。如《食货志》在承袭《平准书》部分材
料的同时,又增加新的内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记“食”,叙述农业经济情况;下
卷载“货”,介绍工商及货币情况。′卡/卡¨暁¨税¨罔? +追¢罪^薪*蟑-劫-《郊祀志》、《天文志》和《沟洫志》,也在《封
禅书》、《天官书》、《河渠书》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一些新的内容。除此之外,刑法、
五行、地理、艺文等四志,都是《汉书》新创立的。其中的《艺文志》是记载我国古代
学术文化的各种学科、不同学派的源流和得失,也记录汉代官府藏书的情况,是我国现
存的第一部目录学的著作。在传部分,《汉书》继承《史记》的传统。但它不设“世家”
一目,凡属《史记》世家类的汉代历史人物,《汉书》都移入传部分。原属《史记》的
一些附传,《汉书》则扩充其内容,写成专传或合传,如张骞、董仲舒、李陵等人的传
记。
《汉书》因袭《史记》,又不同于《史记》,其特点有三。
其一,《汉书》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班固时,封建神学思想已发展成为当时
的统治思想,而班氏父子又是“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家,他们自然以维护封
建神学思想为己任,将“圣人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w′u+x?i¢a+n+g′l`i-.,c¢o!m`这样,作者一面承袭
《史记》的内容,一面又指责它的“是非颇谬于圣人”,因而篡改《史记》的观点,使
《汉书》更加符合于封建正宗思想。《汉书》神化西汉皇权、拥汉为正统的思想,其目
的是为论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
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为了宣
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汉书》首创《五行志》,专门记述五行
灾异的神秘学说,还创立《睦西夏侯京翼李传》,专门记载五行家的事迹。
其二,《汉书》开创断代为史和整齐纪传史的编纂体例。
班固之所以断代为史,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他总结汉武帝到东汉初年,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著作,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其目的
是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班固认为,《史记》的通史体例,将西汉一代“编于百
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既不利于宣扬“汉德”,又难以突出汉代的历史地位。这是
《汉书》断代为史的根据。于是,《汉书》“包举一代”,断限起自西汉建立,终于新
朝的灭亡,为了突出刘邦,就将《高帝纪》置于首篇。这种断代为史的体例,受到后来
封建史家的赞誉,并成为历代“正史”编纂的依据。
在编纂体例方面,《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
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