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写法上的一大特点是仿照《春秋》的笔法,通过用不同的字句来进行褒
贬,这种做法对忠实地记载历史是不利的。?幻.想-姬, \耕+薪,最_全*
总的说来,《旧唐书》与《新唐书》互有优缺点,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两部书就互有
褒贬,就史料价值看,这两部书都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52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综事迹之备,追《史记》之文”
北宋时期,先后有两部记述五代时期历史的著作,一部是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
《旧五代史》,一部是由欧阳修私修的《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原来称为《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共150卷。完成于宋太
祖开宝六年(973年)四月至第二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澹、李昉等人
同修。后来欧阳修《五代史记》问世后,称为《新五代史》,薛居正等所修的史书就被
称为《旧五代史》。-精′武?暁′税?枉? -醉,欣¨漳¨結+更\薪/快`
《旧五代史》编修的目的性是很强的,那就是总结历史经验,为宋王朝的政治提供
借鉴。五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混乱的时期,在短短的50余年的时间里,中原地
区先后出现了5个王朝,这些王朝的创建者都是前朝的镇将,他们手握重兵,一旦时机
可乘就以武力推翻前朝,建立自己的王朝。这个时期的中央政权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制服
藩镇,谁的兵强马壮谁就可以做皇帝,毫无秩序可言。因此,王朝的变换很快。此外,
5个中原王朝之外,还先后存在过10个独立的小国。北宋是继后周之后而建立的,赵匡
胤有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稳固的赵宋王朝的雄心。因此,总结五代时期的经验教训就很
重要。
《旧五代史》的编撰只用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速度是很快的。之所以如此,是
因为北宋离五代很近,参加编写的史官大多亲眼目睹了五代的历史场面,对五代的历史
比较熟悉。?3/捌,墈·书/蛧- ^庚′辛·醉¢快?另外,当时可以利用的资料比较全面,主要有五代时期的各朝实录,还有范
质所编《五代通录》可供借鉴。
《旧五代史》由《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杂传》、
《志》7个部分组成。各代的《书》是断代史,《志》则是五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杂
传》则记述包括十国在内的各割据政权的情况。这种编写体例使全书以中原王朝的兴亡
为主线,以十国的兴亡和周边民族的起伏为副线,叙述条理清晰,较好地展现了这段历
史的面貌。
《旧五代史》主要依据五代时期各朝《实录》,这些《实录》是原始资料,比较能
反映历史实际,特别是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可信程度很高。《旧五代史》保存了大量
五代时期的历史文献,是它的可贵之处。《旧五代史》现存的《志》有10篇,全面地叙
述了五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旧五代史》所叙述的范围,除中原王朝外,北至契丹,
南至占城(越南北部),西至党项,东至新罗(朝鲜)的广大范围内的情况均有交待。
《旧五代史》因为史料丰富翔实,所以很受重视,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胡三省
著《通鉴注》都依据此书。
《旧五代史》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它是依据五代实录,而实录多是由当朝人编
写,所以隐讳粉饰的地方较多,修《旧五代史》的史官又多是五代时的旧臣,他们不加
区分地照录了这些不实屈笔的文字,使书中的不少记述不符合历史事实,另外《旧五代
史》叙事较为繁杂。这些都引起后人对它的批评。
北宋时期,《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并行于世,到后来《新五代史》因为更符
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越来越受到推崇,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下诏不用《旧五代
史》而专用《新五代史》,到元代,《旧五代史》就逐渐不行于世。清朝乾隆年间修
《四库全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