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122章完结

第122章完结

末”。¨比?奇-中¨闻·蛧/ !追!嶵*欣^蟑.截¨在进针的技术要领方面也已达到与现代基本相似的步骤和方法。

提倡疾病预防强调早期治疗。中国医学自古就十分重视促进人体健康以预防疾病的

思想,追其原则始于《内经》。例如:反复强调的“虚邪贼风(指致病因素),避之有

时”。又如强调,一位高明的医学家,应当治未病之病,而不是治疗已病的病。如果等

到病已发而后才给予药物治疗,就犹如渴而穿井,战乱已成才去制造兵器的道理一样,

不是太晚了吗?

又说:一位高明的医学家,治疗疾病必须“救其萌芽”。并批评了医学家中对一些

久病轻易作出“不可治”的结论,指出:

“疾虽久,犹可毕也(是可以治愈的),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本也。”其思想都是

很先进的。

《内经》虽有不少待研究、商议的内容,但其科学的内容、积极探求的思想等,是

其2000多年来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源泉。′墈?书·屋_ ·哽*欣^醉-全¨

《内经》不单在中国医学的发展上创造了2000多年医学家们不断研究、不断运用以

解决医疗理论和技术的有效记录,而且为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医学家所研究和运用,

以为指导,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同时,《内经》也早已为欧美汉学家、私人收藏家、国

家图书馆所广泛收藏和流传,而且有被部分节译或全译为英、法、德等文本出版者。在

当代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内经》也更加为人类所重视。

77 《伤寒杂病论》

中国临床医学之祖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

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该书编成后不久,晋王叔和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二书,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刊,历代刻印数10次而流传至今,对中医学治疗急慢性

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内科杂病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历代医

学家围绕着张仲景于该书内所阐发的理论问题和医疗技术问题展开热烈的争论,特别是

围绕着防治急性温热病的病因、辨症和治疗思想、选方用药等,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学派。^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例如: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伤寒派与温病学派之争,促成了

时方与温病学说得到独立与发展壮大。随着时间流逝,经方派之继承发扬虽然有些衰退,

但直至现代却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近些年来随着中成药生产的扩大,在国内外大

有复苏和再发展的明显趋势。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性的

重要部分,共10卷,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医书局孙兆、林億校勘刻印后通行于

国内外。

流传后世而影响巨大者,现存有明赵开美的影宋刻本和金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

本。宋校正《伤寒论》,或称宋本《伤寒论》,以及金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在宋、

金以后,历代及日本刻本之现存于国内者,有60多个版本。若计其节录、别本、发挥、

集注、方论等,目前国内各图书馆收藏之国内外版本有近700种,1990多次刊印。由此

即可见其历代流传影响之大了。

《伤寒论》在大量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

状病候表现、治疗过程与预后等等之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

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症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几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

初期、中期、末期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

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