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江南东、西二道和黔中道,这样就成了15道。但道只是监察区,并不构成一
级政区。州的长官仍然听命于中央。而在安史之乱以后,一些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
者犹兼三四”,实际上形成州县以上的一级政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即以贞
观十道为基础。唐中叶以后,陇右道被吐蕃占去,但为了表示有志于“收复故土”,仍
列于最后。又按照当时的情况,分为47个节镇,将所属各府州县的户口、沿革、山川、
古迹以至贡赋等依次作了叙述。每镇篇首有图,所以称为《元和郡县图志》。但到南宋
以后图已亡佚,书名也就略称为《元和郡县志》了。
《元和郡县图志》在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不但是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
是编写最好的一部。清初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舆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
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
能出其范围。”
《元和郡县图志》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一部讲述全国范围的地理总志,首先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