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136章完结

第136章完结

的作者李吉甫,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一员,他在宪宗时,两度被升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官居宰相要职。+b\q′z~w?w·._n\e·t?他编写《元和郡县图志》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如他在原

序中所说:

“古今言地理者,凡数十家。尚古远者或搜古而略今,采谣俗者多传疑而失实,饰

州邦而叙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异端,莫切根要。至于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本

于地理者,皆略而不书,将何以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

形束壤制之端?”他精研地理,编写《元和郡县图志》的目的正是为皇帝便于周览全国

形势,以达到“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目的。但这书毕竟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对全国各地的地理沿革、山川、物产,都有一个简要的叙述。在编写体例方面,对宋代

乐史的《太平素宇记》,元、明、清各代的《一统志》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人们盛赞

《元和郡县图志》开我国总地志的先河,这话也并非过誉。\c¢u?i~w_e·i^j+u!.^i`n~f?o~

《元和郡县图志》在流传过程中,不仅附图散失了,而且文字也有残缺。全书40卷

中缺第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三十六诸卷及第十八卷和第二十五卷的

一部分。

清代严观有《元和郡县补志》及缪荃荪《元和郡县志缺卷逸文》等均可供参考。

85 《岛夷志略》

中外交通史必读之书

《岛夷志略》是元代中外海上交通地理名著。汪大渊撰。

原名《岛夷志》,明代作《岛夷志》,清代改名《岛夷志略》。

全书共分100条,前99条记载和涉及的地点总计220个,均系作者亲睹,其说可靠;

其第100条“异闻类聚”,是摘录前人旧记《太平广记》等书而成,没有什么价值。

汪大渊,安焕章,江西南昌人。关于他的生平,据吴鉴在《岛夷志·序》中介绍:

“豫章汪君焕章,少负奇气,为司马子长之游,足迹几半天下矣。′e/z-l^o·o_k\b,o\o/k/.¨c!o`m′顾以海外之风土,国

史未尽其蕴,因附舶以浮于海者数年,然后归。其目所及,皆为书以记之。校之五年旧

志,大有迳庭矣。”汪氏自己在《岛夷志后序》里说:“大渊少年尝附舶以浮于海,所

过之地,窃尝赋诗以记其山川、土俗、风景、物产之诡异,与夫可怪、可愕、可鄙、可

笑之事。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张翥在《序》里说:“汪

君焕章当冠年尝两附舶东、西洋,所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居室、饮食、

衣服之好尚,与夫贸易赍用之所宜。非亲见不书,则信乎其可征也。”可见,汪大渊是

大游历家,曾两次随中国商船到东洋(即南洋)、西洋(即印度洋)。《岛夷志略》前

99条中有关各地的山川、风土、物产、居民、饮食、衣服和贸易的情况,都是他当时根

据亲身的见闻记录下来的,因而是可靠的。

归来之后,他又以5年的时间,校对前人的记载,发现其中许多与自己的见闻“大

有径庭”的地方。可以断定,该书初稿,大概也是在这5年内完成的。

《岛夷志略》最后成书是在“至正己丑冬”,即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冬天。

这年冬,汪大渊路过泉州,适值泉州路达鲁花赤偰玉立莅任。偰以《清源前志》(泉州

在五代后曾置清源军节度,宋代加清源郡号,故又称清源)散失,《后志》仅至南宋淳

祐十年(1250年)为止,乃命吴鉴编修《清源续志》。吴鉴以泉州为对外贸易的大港,

船舶司的所在地,诸蕃幅辏之所,不能没有海道诸岛屿及诸国地理情况的记载,于是请

两次亲历海外,熟悉海道地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