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奴隶制王国,名叫埃兰(又译“依兰”),古城苏撒就是埃兰王国的首都。公元前1163年埃兰人攻占了巴比伦,顺手牵羊地便把刻着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作为战利品带回苏撒。埃兰王国后来被波斯灭亡,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上台后,又把波斯帝国的首都定在苏撒。这个石柱法典便又落到了波斯人手中。 那么发掘出来的圆柱正面7栏已被损坏,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埃兰国王打算在圆柱正面刻上自己的功绩。可是,在毁去原来的字迹后,不知为什么并没有刻上新字。这件稀世珍宝如今收藏在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里。圆柱上被涂毁的7栏文字,可以根据后来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的泥版文书进行校补。所以,“石柱法典”仍是世界上现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埃兰古国在公元前7世纪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为了争夺巴比伦这一战略要地,亚述与埃兰战事迭起。自公元前652年起, 亚述王率军苦战3年,攻占了巴比伦,征服了阿拉伯。公元前642~前639年,亚述对埃兰发起强大攻势,蹂躏埃兰各地,最后攻入苏撒,洗劫全城。此后埃兰沦为亚述属地。埃兰时期,苏撒是两河流域南部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苏撒的宫廷,在城市西北部的卫城内。这座卫城建立在由人工建造的土丘上。它背靠卡尔黑河岸,比河岸高出33米,比市内其他地方高出6米,是一座十分坚固的城市。不过,这样坚固的城市最终也没有能够抵挡住亚述人的凶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