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苏撒宫廷真可谓极尽豪华。-x~i*a-o¨s?h_u·o?h¨u′n*.\c*o!m?如果他的记载属实,那么,薛西斯的这个宴会,可以算是世界历史上最盛大的宴会。因为当时苏撒宫廷大小官吏不下几万人,全城的老百姓少说也有几十万人。这么多的人在宫廷中大吃大喝一星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开创了宴会史上的世界之最。
苏撒宫廷经过大规模扩建之后,一直是古波斯帝国的王宫。国王大部分时间住在苏撒,政府机构也集中在这里办公。波斯帝国的赋税大概也交归苏撒的国库收藏。波斯帝国的税收情况应该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关。波斯帝国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制,而且这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后者的建立反过来也促进了前者的发展。为了使陆路和海路的长途贸易得以发展,帝国还建立并维护整个地区的驿道网,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例如,波斯帝国修筑的所谓的“御道”,从波斯湾北面的苏撒城向西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以弗所,全长2470公里。沿着帝国御道奔驰的政府信使构成了人类最早的“邮政制度”。*w.a,n_z\h?e,n¢g?s¨h-u/k′u\.!c′o?m~今天,很少有人知晓美国邮政局的座右铭借用的就是希罗多德对波斯御道上飞驰的信使的赞词:“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寒冬,无论夜色多么朦胧,都不能阻止信使们跑完指定的路程。”在波斯帝国的“御道”上,每隔25公里设一驿站,总计有111个驿站,每个驿站附近设有旅馆,备有供宫廷信使掉换的马匹。为了确保道路的畅通无阻,沿途有护卫队。信使们每行一至二公里便进行一次传递,这样每天可行300多公里。从苏撒到以弗所商队走完御道的全程得化90天时间,而宫廷信使只需一星期就够了。希腊人曾形容说,国王虽住苏撒城,但可以吃到爱琴海的鲜鱼。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从御道上又开辟出几条岔道,向西南通往埃及,向东南通到印度河流域。正是这种“御道”加强了东西交流,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而“御道”的最终目的地就是苏撒城,足见其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非同寻常。+三+叶_屋\ ^蕪~错_内+容*
由于帝国的强盛,都城的修建富丽堂皇、颇为壮观,凸现波斯帝国中心区的富庶,因此,在希腊人眼里,苏撒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他们这才发出由衷的感叹:“谁要是占有苏撒的财富,谁就可以与宇宙斗富!”事实上,我们从一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波斯帝国重要城市的富庶情况。亚历山大占领行政中心苏撒、故都帕萨家迪后,获得了大量财富。他在波斯所掠夺的财富统计如下:萨地斯城2000塔兰特;大马士革城3000塔兰特;伊萨斯城3000塔兰特;阿柏拉城3500塔兰特;苏萨城40000塔兰特;波斯波利斯城120000塔兰特;厄克巴丹1
20000塔兰特,总计白银7千余吨。难怪,亚历山大在攻占了一些城市后,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不知如何处置宫廷财富。
波斯帝国灭亡之后,苏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是伊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并且取得了城市自治权。萨珊时期,苏撒居民起义反抗萨珊统治,因而被萨珊国王下令毁灭。苏撒的宫廷和居民住宅一起都被化为瓦砾,掩埋在黄土之下,直至近代才被西方考古学家发现。
消失的沙漠古城埃勃拉之谜(1)
叙利亚境内寸草不生的沙漠中有一个名叫特尔·马尔狄赫的巨大山丘,高出周围地面约10米,远远望去气势非凡。就在这座引人注目的荒丘之下,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国都城已经静悄悄地沉睡了3000多年……
在亚洲西部的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与哈马之间,横亘着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沙漠区冬季雨量稀少,夏季酷暑难熬,据说盛夏午时地表沙土的高温能够烤熟鸡蛋和面饼。酷热的气
候使得地表水的蒸发特别强烈,造成这里异常的干旱。令考古学家们迷惑不解的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气候干旱、鸟兽难栖、人迹罕至的沙漠地带,古代叙利亚人竟然建立过繁荣富强的国家,创造出了堪称世界奇迹之一的光辉灿烂的文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著名刊物美国《国家地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