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世界远古之谜 > 第33章完结

第33章完结

如此美景,引得无数建筑大师和艺术巨匠怦然心动,为之神往。!x\4~5!z?w...c′o¢m/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安提巴特慕名来到巴比伦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空中花园”。此时的花园虽然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花容月貌”,早已花草凋零,蜂蝶散尽,“枯瘦如柴”,只剩一副“骨架”悬在空中,任凭风吹雨打,但是,安提巴特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与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亚历山大城灯塔等相提并论,给它戴上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桂冠。仅此一端,就足见“空中花园”昔日的风韵。

然而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座花园实际上并非什么杰作,其长宽高都不过几十米而已,只是由于古代希腊没有特别高大宏伟的建筑,才使其鹤立鸡群,成为希腊人眼中的“奇迹”。事实上,流传至今的有关“空中花园”的记载,确实也几乎都是出自古希腊、古罗马作家及历史学家之手。现代历史学家争论说:当亚历山大大帝的士兵们到达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并看到了巴比伦时,深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其中包括“空中花园”;他们后来回到单调枯燥、崎岖不平的家乡时,也将对花园美景的回忆带了回来,并向故乡的人们大肆夸赞。~卡.卡_暁·说¨枉. ¢庚¢辛/醉!筷!此说也合乎逻辑,因为当古希腊人还没有迈进文明门槛的时候,两河流域的文明已经延续了大约2000年。

尽管如此,无数的考古学家还是怀着无限的遐思来追寻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德国人罗伯特·科尔德维就是其中之一。1899年,科尔德维带领考古队踌躇满志地来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即史书上所记载的古巴比伦城的遗址所在地。随后,指挥手下人挥舞工具干了起来,企图要使这座沉睡了两千年的古城重见天日,要弄清楚这里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美丽的“空中花园”。

一天,他们在古城南宫的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陷于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为42×30米。这个半地下建筑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的平均面积仅2.2×3米,其中的一间小屋内还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j′i¢n\r?u~t-a,.~c′o.m¢考古队员想象不出这口井有什么特殊用处,便继续挖掘。后来他们又发掘出一座石砌的圆拱建筑。科尔德维立刻意识到这座建筑非同寻常:首先,古迹的地点在巴比伦城最古老的一部分,名叫巴比尔,而这里有最早的地窖。其次,这是巴比伦出现的第一座圆拱建筑,是用石料和常见的砖砌成的。第三是那口怪模怪样的古井。这套建筑物的结构确实非常特殊,从设计到建筑都十分出色。科尔德维认为,那几个圆拱一定具有特殊的用途。他启动脑中储存的所有相关资料,最后不由得眼睛一亮: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因为在所有记载巴比伦的资料中,从约瑟弗斯、狄奥多鲁斯、台西亚斯和斯特拉波的著作,到所有业经破译的有关巴比伦城这座“邪恶的城市”的楔形文字的铭文,只提到两处建筑是使用石料的,并且都特别强调指出是石结构:一处是卡色尔的北城墙,科尔德维已经在那里发现有石料;另一处就是“塞米拉米斯的悬空花园”。

科尔德维虽有此推想,但始终不能断定自己的想法正确无误。在他看来,挖掘出的三条竖井无疑是一眼抽水井。用于抽水的机器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当年很可能配有一套由链条带动的水泵,以便能够不停地抽水。为了展现“空中花园”的面貌,他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空中花园”由一些圆拱支撑着,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之上的是厚厚的土层,土层上面栽种着花草和树木。一条用链条带动的抽水设备将井水送上蓝天,然后“飞流直下三千尺”。此情此景,着实有些壮观迷人。在考古发掘中,科尔德维的考古队也确实发现了这里曾种植过大批花木的遗迹。然而,“空中花园”本身所达到的“成就”令科尔德维失望,比起其他六大古迹来,它似乎羞于见人。科尔德维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