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这才依依不舍的分开。
到了府城,童启让继本叔先去找租住的房子,他则单独拎着点礼物上门,趁机拜见了一下当地的学政以及知府大人木奎盛。
那玻璃方子本就是借着华夏书院的名声递上去的,而作为华夏书院的山长,他来科考,理应打个招呼。
木奎盛对童启态度尚且算是不错,毕竟替他赚了那么多钱,可学政大人便有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院试在即,学子理应主动避嫌才是,你倒好,反倒上赶着,呵,恕在下难以陪同,先行一步。”
对方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童启摸了摸鼻子,也不介意。
他早就打听到的消息,这河南府的学政乃是鲁地出身,翰林院里贬下来的,性格最是刚正不阿,一贯秉公无私、从不搞表面工程,和木知府完全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如今一看,倒的确如此,让他彻底放了心。
公正就好,要的就是不徇私,公公正正的。
不然判卷子,他还真找不到参考标准是什么。
且说另一边,安庆侯府丢失的嫡子被找回,侯府夫人哭的那叫一个惊天动地,正不知该如何感谢是好,柏大将军却开口表示,人并非是自己救下的。
安庆侯连忙追问情况,对方将当时的情景合盘托出。
听闻动了刀,死了人,几位吓得那是一身冷汗,连忙备好重礼,便想要亲自前往感谢。
可到了地方,却扑了个空,客栈掌柜说,人已经进入考场之内了。
锣声一响,院门缓缓关闭,三日的科考正式开始。
童启跟随衙役走到自己的号房内,将手里的竹篮放下,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水和抹布狠狠打扫起卫生来。
这可是未来两三天吃饭睡觉的地方,不干净怎么能行?
将周围擦得一尘不染后,他这才缓缓坐下,等待卷子的分发。
紧张嘛,倒是不紧张,毕竟他早已经在考前压过一波题目,而且这几年的真题模拟,也已经全部做了一遍,心中有数,自然不会慌张。
倒是对面号房里的一个老童生,胡子花白,看到他这年纪,也来参加院试,颇有些不忿。
口中不断念叨着,“黄口小儿,世风日下”之类的。
直到被旁边站岗的衙役警告了好几遍,这才勉强住嘴。
清脆的磬钟提示音响起,卷子被一张张传了下来,童启接过后先整体阅览一遍,等学政官喊了开考,这才开始提笔研墨,慢慢思考起从哪里作答。
经义题比较好写,策论的话,按照他平日里练习的规格来,倒也不难,唯有诗词需要多想想,反复揣摩。
他给不同的题型分配好时间,将内容先填写到草稿纸上,刚开始时还有点不习惯,越写,却越觉得顺利,在不少人还没答完第一题的时候,他已经率先将经义题全部誊写到卷子上了。
养精蓄锐一会儿,临近午时,不少考生纷纷掏出大饼啃了起来。
童启却将卷子一收,直接向衙役要了壶热水。
不一会儿,一股霸道的香气陡然弥漫至整个号房内,将所有考生的心神被搅得瞬间一滞。
第23章 起风雨
哪个孙子这么欠,竟然在考院做熟食啊!!
别说其他早已饥肠辘辘的学子们了,就连监考了一上午的学政大人都忍不住太阳穴一跳,愤怒的拍响了案桌。
“是谁?不是说了考院里不准用明火?”
屈着身子赶过来的衙役一脸苦色。
“大人,我们的确没给任何人使用明火啊,那人……那人是直接用热水泡开的面条!”
面还可以泡出来?
学政大人惊了,忙令衙役带着前往,去察看到底怎么回事。
矮□□仄的号房中,童启将所有试卷收起,放在一旁的竹篮里,独自抱着面碗吸溜着,今日份的午餐是酸菜牛肉面,为了补充脑力,他还特意往里面放了两颗卤蛋和香肠,再配上一袋甜甜的小面包,嗯,绝了!简直比外面过的还惬意。
学政大人黑着脸看着号房里那熟悉的小子,气不打一处来。
你是来野炊踏青的不成?
有没有一点科举的严肃感!成何体统,啊?
这成何体统!
他本想严词警告一番,顺便没收走对方所有的吃食,可话到嘴边却想起科举考试的条例规定中,并没有不允许学生自带泡面的说法,难不成就因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