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毙?
果然,这几个先生刚讨论完,晚上,便被李元昊等人给找到了宿舍楼来。
“先生先生,帮我们看看这个辩题的论点吧,还有什么能够补充的吗?”
“先生,之前听说山长有一份西夏人砍杀环县人数的报表,您这里有没有?能不能也分给我一份?”
“我不会引经据典,先生,我若是说西夏狼子野心的话,要怎么开头,才会显得有才学呢?”
……
眼见着李元昊澄澈单纯的目光,潘阆不由在心里叹了一声童山长的促狭。
到底是怎么想出来让西夏小王子自己辩自己国家狼子野心的啊?
也太地狱笑话了吧?
但本着师生关系的内外之分,他仍旧为其梳理了脉络。
谢君仪等人更是厉害,直接借助沈亦找到了安庆侯帮忙,要求统计世家所倾占的土地数量,甚至还找了谢家当地的店铺账房,以一家店铺推测自家一年的产出到底有多少,来佐证世家完全可以付出一半的京都店铺,以抚养军属后代的事实。
谢家的账房:……
什么是未辩先火啊?
这便是未辩先火了!
永远不要低估大奉朝人民对于凑热闹的积极性,京都内不少赌坊早已经开始提前压起了谁胜谁负,三皇子等人也直接撂下了所有公务,一同围观起这场辩论赛来,即便世家们上书反对了很多次,但都没有阻止起这场辩论赛的正式举办。
五日后,风和日丽,光和景明。
第一场辩论赛在华夏书院大礼堂上正式召开。
光是围观的人便占据了满满一个礼堂,连带着楼梯上都布满了人。
这一次,童启并未再收门票。
除了第一排固定留给了书院里的先生们、远途而来的知名大儒们,剩下的位置,谁都可以进来聆听。
毫无门槛。
他将先生们上课时用的小蜜蜂借了出来,递给两位辩手,力求这个礼堂内每个角落的人,都能够听的一清二楚。
“这个是吴老,前朝三任宰相都出自他们家,乃北部著名大儒;这个是刘老,山东曲阜人,与孔子后代同一个私塾长大,家中藏书可达万万卷……”
柏老与潘阆拉着他,一一介绍着。
第90章 辩论赛(上)
童启被带着上前,恭敬的打着招呼。
换现代,这些人,其实就相当于各研究领域的大拿,特意远道而来,观看一个大学里的迎新比赛一般,令人感到离谱。
但他清楚,这些大儒并非为了自己或者是华夏书院,更多的还是源于今日的辩题内容。
所以童启并未多做寒暄,只是打完一圈招呼,尽完地主之谊后,便退到了一旁,轻松落座,把今日的主视角重新交还到了学生们身上。
吴老几个人有些意外。
以往那些人遇见他们,总是拉着手絮叨个不停,有让出山的,有让入朝为官的,有巴结讨好的,有试探求取的,这还是第一个没有任何态度,只把他们当成纯粹观众和路人的?
有点意思。
其实他们能来这场辩论,也实属意外。
华夏书院名声斐然,这是他们很早就知晓的事情,得知童启要举办辩论赛,左不过以为又是以往那些陈词滥调,歌功颂德罢了,可谁知好友的一封信,却打破了他们的认知,让几个瞬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请诸位先生猜一下五场辩论,哪方会赢得胜利?”
一句简简单单的挑衅,伴随着那明显引战的辩题,令刘启明和吴老等人再也坐不住,干脆起身奔赴河南府,亲自一观。
他们悄然打量着这座大礼堂,悬顶上高耸开阔,没有任何雕刻与绘画,如同整块大理石直接镶嵌其中一般,光滑平整;红色的绒布包裹着每个座位,呈阶梯状依次抬高,宽敞而整洁;巨大的黑色木板挂在核心演讲台后,上写着今日的辩题,笔走龙蛇的字体,透漏着深深的文化底蕴。
虽简约,却独特,不像是前朝任何一种风格。
传闻中,华夏书院不缺钱,其山长更是擅长赚钱,今日一见,倒果真有那么一点真实。
这手笔,这阔气,确实并非一般的私塾可比拟的。
除了吴老、刘老等人,其他人也在暗暗打量着这座礼堂。
今日许多贵族、世家都到了场,齐齐坐在第二排,与其他百姓们远远隔开。他们对华夏书院是既厌又惧,尤其对于童启,更是满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