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军迷和二战迷,如果谈起现代狙击战术和狙击发展史,言必称西蒙海耶和德国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但真正在现代狙击战术中,位列第一的应该还是瓦西里.扎伊采夫。虽然他的毙敌数量,连世界前10都排不上,但是世界上现代狙击战术很重要的一项改进,也就是狙击手和观察手组成狙击小组,这个双狙人战术就是他首创的,第二、有据可查的狙击手对决,他是第1人,当然,他打死的是不是叫科宁斯上校或科宁斯少校?这个历史上有很大的争议,很有可能只是德国国防军的一名狙击手,军衔也不高,但是苏联宣传机器,故意把被击毙的这名德国狙击手包装成什么德国的狙击学校校长科宁斯上校,这是出于宣传的需要。但是现代狙击手之间的对决,有据可查的最先也是这一例,因为德国狙击手被瓦西里.扎依采夫击毙后,他的狙击步枪上的瞄准镜被瓦西里.扎伊采夫缴获了,现在还收藏在莫斯科的陆军博物馆。不过据说德国狙击手只是一名士兵,叫海恩兹·托尔伐特(HeinzThorvald),军衔也不得而知。
第三就是他培养了大量的狙击手,由于瓦西里的姓氏“扎伊采夫”这个名字在俄语与“野兔“有相近的意思(同词根),所以从他开办的狙击手学校训练出的学生又被昵称为“小兔兔”(“Zaichata“)。
他培养的这28名只“小兔子”,击毙那德国军人超过3000!
战后瓦西里造访柏林,并与军中同袍们相见。同袍们赠送一把新的狙击枪给他,上面刻着:“敬苏联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勒杀死了超过300个法西斯份子。” ("To the Hero of the Soviet Union Zaytsev Vasily, who buried in Stalingrad more than 300 fascists.";目前这把枪保存在伏尔加格勒博物馆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区)。
西蒙海耶,确实是狙击历史毙敌数量第一人,但是在苏芬战场那种特定的战场环境下,当时苏联红军的指挥官水平和士兵素养完全是个笑话。世界排名前10的狙击手在那种战场环境面对那样的对手,任何一个人都达得到西蒙海耶的水平,因为当时苏联军人完全是如行尸走肉一般,在雪地里穿着笨重的棕褐色军装显得异常醒目,而且在深可没膝的雪地里行动缓慢,当他们又冻又饿的时候,完全任由敌方士兵射杀而不加以隐蔽和还击,夜里在森林里面,苏联士兵围在篝火边取暖,芬兰狙击手一枪一个的击毙身边战友的时候,旁边的人动都不动一下,任由芬兰狙击手杀死,甚至都不肯扭头看一眼子弹射来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毙敌数量,与在斯大林格勒这种世界上最残酷的血腥巷战环境进行的狙击作战,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事实上,连芬兰普通士兵对苏联军队的交换比都在1比10以上。而任何一个神枪手(不需要是狙击手)都能达到非常高的毙敌数。
当然众所周知的是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击毙数量很低,但他是最先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狙击手,之所以他击毙数量低,是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的一个月后(1943年1月),他就因为眼睛被地雷炸伤而退役,否则的话,他的毙敌数量肯定不会止步于225名这个数字。
2.
张思然在梁赞空降兵学院学习过狙击,他的枪法早已经达到狙击手要求,但是在拉祖尔化工厂的地下仓库里,他发现瓦西里.扎伊采夫讲的全是实战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在狙击阵地选择上,瓦西里.扎伊采夫说到:尽量选择和占据合理的狙击阵地:一是与自然背景一致的稍低洼地势或平坦地势,并构筑狙击掩体,而不是像常规地形上那样选择高处为狙击阵地和掩体,因为这样很容易被发现;二是将狙击阵地及掩体选择在顺风方向上:自己是顺风作战,敌人则处在逆风方向上,敌人还击时不得不逆风瞄准射击,这样在短短几秒种内,敌人的眼睛就会湿润模糊,枪镜中的雾气也会遮挡瞄准视线,从而打不准、瞄不上。
狙击时要顺风狙击,而打猎的时候往往要逆风,因为这样嗅觉灵敏的猎物就无法通过从风中传来的气息发现猎人了。
张思然记得,在梁赞的时候,狙击教官也讲过顺风狙击,还说过这是芬兰人当时对付苏联的狙击战术,看来瓦西里.扎伊采夫并非一个只是碰巧打死了德国狙击手的猎人,他还善于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狙击水平。
瓦西里.扎伊采夫继续上课:
隐蔽与伪装是狙击手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