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抗战之铁血特工 > 第一百二十四章.夺车

第一百二十四章.夺车

1.

张思然带着孟书和孟大石两父子,出了林子后径直对着公路拐弯处那两辆日产180卡车走了过去,张思然穿着日军宪兵队少尉的服装,略刀带左边挂着那名日军宪兵少尉的军刀,这是一柄九八式军刀,是日军继九四式军官军刀后的第二款军刀,于1938年、即日神武纪年的2598年定型。与它的九四式军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挂刀用的吊环,已经不再是两个,而变成了一个。

然后左肩右肋挎着南部14年式手枪的牛皮枪套,里面则放着他的一支勃朗宁HP手枪,他之所以敢带着孟氏父子冒险摸到这三名日军跟前去,是因为据那名密探说,这个讨伐队里面的宪兵分队是由齐齐哈尔宪兵队派出来的,而步兵分队则是由白城的驻军派出来的,而这两辆日产180卡车和司机,又是就地从镇子附近的驻军那里征用的,三边的人都互不隶属,只是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特高课森田庆弘中尉一个人的命令而已。

张思然相信这些步兵联队的司机与宪兵队的少尉不是很熟悉,不过这实际上还是很冒险,因为宪兵少尉之前肯定是坐在驾驶室里面的,司机这一天多应该已经记得他的相貌了,不过张思然也想好了对策,现在他是走在前面,等到了离卡车只有几十米距离的时候,他就躲到孟氏父子后面去,让卡车那里的日军士兵看不到他的相貌,毕竟那个日军宪兵少尉个头跟张思然差不多,只是比张思然瘦很多。

孟书何左手拿着他的桦木枪架,三八大盖则被他背在肩上,一路上遇到的老百姓都惊惧不安的看着这三个人,主要还是害怕张思然这个冒充的宪兵少尉,那白色袖标上面红色的“宪兵”二字是他们害怕的根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要不是关东军下来讨伐,普通日军士兵与老百姓打的交道并不多,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把“满洲国”视为“友邦”,在关内的大规模烧杀掳掠在满洲国境内算少得多。但是对宪兵而言,他们既管关东军的人,也能管老百姓,集军方警察的权力于一身,由于他们并没有审判权,所以被他们抓到宪兵队关起来的,比判进监狱坐牢还惨,因为宪兵队没搞清楚往往不会把人移交给伪满警察,结果就这样拖着生不如死,所以老百姓第一怕的是这宪兵队,第二是普通日军,第三才轮得到满洲国警察。

走过了200米远后,张思然就对孟书何说:你走到我前面去。

然后张思然就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脑袋藏在孟书何的脑袋后面,三个人就这么走向卡车那里,此时就看见原本车外有两名日军士兵警戒的,驾驶室里有一名,现在卡车旁边只有一个人手持着三八大盖在那里警戒,另外两个人都在驾驶室里面休息。

不过在车旁警戒的那名日军士兵看见了两个鄂伦春猎人,还有一个宪兵少尉之后走过来之后,就转身对着驾驶室里面喊了起来,宪兵少尉左臂上的白底红字宪兵袖标显眼得很,一名日军驾驶员就跳了下来,在这名日军士兵身旁立正站好,而另外一名日军士兵依旧坐在驾驶室里面,看他的动作似乎在整理自己的军装,面对宪兵军官军容不整可是要挨耳光的。

张思然估算着距离差不多了,已经走到了预定射击的50米左右位置,不能太近了,如果被日军士兵认出他样子的不同,就不能打成突然袭击了,他就把手伸进了右边的枪套里面,借着孟书何身子的遮挡,把勃朗宁HP手枪拔了出来,再把拿着手枪的右手藏在了身后,正准备下令开火,这时候从公路的左边开过来一辆日本军车,这时候肯定不能开枪,张思然就假装四处打量地形,停下了脚步,然后就用左手对着左边的山峦直直点点,孟书何把三八大盖从肩头拿了下来,枪托杵在地上,看着左边连连点头,似乎正在与张思然讨论地形一样,等这辆卡车转过一片树林子看不见了,这截公路两头没有看到其他车辆的时候,张思然就下令开火:打!

2.

孟书和一直在等张思然的命令,听见这一声“打”,他左手的两根桦木枪架往地上一立,自然就形成了一个交叉,然后右手把三八大盖的枪身搁在了枪架上面,子弹是早已经上膛了的,保险也已经打开了,三八大盖的枪栓尾部有一个刻有放射形花纹,带凸起或者凹槽的圆形旋钮盖,这就是三八大盖的手动保险,顺时针旋转并向前推动圆盖,枪械就会处于保险状态,即使扣动扳机也无法击发。

车旁两名日军士兵看见走在前面的那个鄂伦春猎人,突然把手上的两根桦木小棍立在地上,右手的枪就架在上面瞄准了他们,都是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反应,孟书何已经开枪了,第一枪就把那个端着三八大盖,还没来得及举起瞄准的日军士兵给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