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抗战之铁血特工 > 第一百四十二章.暴露

第一百四十二章.暴露

1.

张思然先问雷达的事:你们的雷达是什么型号?

城山三郎懂英语,知道雷达是Radar的中国音译,就用日语回答:我们装备的是四号二型电波探信仪。

张思然坐在办公室后面,手上拿着一叠日文资料,上面写着“仮称四号電波探信儀二型改二”。“陸上用対空射撃用電探”(资料是用的繁体字)。

接下来城山三郎对答如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种日本陆军研制的四号二型雷达重达5000公斤,探测距离却很短,对编队才40公路,对单机不过20公里,比同期的美英雷达差得太多,城山三郎也承认这一点,但是反复指出磁控管先于盟军研发出来,但现在美英的产品性能已经远超日本了。

张思然不是很懂雷达科技,也就是在远东方面军侦察情报部的时候,匆匆恶补了一些浅显的知识,他就问城山三郎:磁控管是做什么用的?

城山三郎解释道:谐振磁控管是一种高能雷达发射机,也是小型高精度大功率电波探信仪的核心部件。

张思然心里就打定主意,到时候把磁控管拆下来,再连同搞到的技术文件一起送回苏联,交给专家应该能推断出日军雷达的技术水平了。

技术问题张思然问多了也是白问,他就换了话题:你们为什么在地下工事的入口那里只放了三个人这么少?

城山三郎中尉回答道:一是考虑到洞口那里的机枪火力点射界太小,只能对付洞口这里,几乎要等敌人冲进洞口了才能打到,所以机枪火力点就是在爆发战斗的时候,最多也不会超过10个人。而且机枪火力点的那个小屋子也呆不下多少人,另外更重要的是,从南洋转过来的战例看,美军在进攻此类地下工事的时候,往往采取用坦克对洞口进行直瞄射击,或者用火焰喷射器对付洞口,而洞口这里观察范围太窄,敌人的火焰喷射器射手可以迂回接近到洞口旁边之后再突然现身发射,这样对洞口里面的守卫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洞口这里在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时候,会选择把洞口这里炸塌,把入口掩埋掉,至于上面的那些暗堡位置高,视界射界开阔,控制的范围大得多,所以就没有选择在洞口这里放太多的兵员。

张思然这才明白为什么日军在洞口这里只部署了三个人这么少,原来日军的准备是一旦开战就把洞口这里炸塌,不过这实在让他难以理解,难道日军还有其他出入口?他就问到:洞口炸塌了你们怎么出入?还有其他隐蔽出入口吗?

城山三郎摇摇头:我们就这一个出入口,暗堡的枪眼和通风口虽然勉强也能爬着进出,但那肯定不是当出入口准备的,而且通风口换气扇那里还有两层钢条挡着的,根本出不去。

张思然明白意思了,原因日军就没打算出去,到时候选择死守地下工事。

张思然又问到:你们要炸洞口,那事先做了准备没有?

城山三郎回答道:做好了准备的,在洞口的洞壁那里,事先已经留出了埋放炸药的地方,都是精心计算过,引爆后肯定能把洞口炸塌,而且能让上方的岩石落下来再压在洞口上面,但平时炸药并没有填埋进去。

2.

这时候指挥部办公桌上的电话机响了,张思然接起来一听,原来是屠刀中士已经在通讯室找到了整圈电话线,他先走到洞口那里,把电话线一头接到了机枪火力点里面的电话机上,然后一路返回放线,上来后他没有选择把电话线再连接到通讯室的交换机上面,而是把电话线的另一头直接接在了指挥部外面的电话线上面,连接好之后,他就用便携式电话机拨了试一下,听见洞口和指挥部两处都通了,又在这条电话线上面搭了个接头,然后挽着这圈电话线往岩石下士上面的三岔路口跑去,到时把便携式电话机交给岩石下士后,就相当于上面和指挥部以及洞口这里三部电话就串联起来了。如果第816教导队人手充足,那肯定用人工交换机更好,不会一响全部都通了,既不保密通话质量也差,但是第816教导队一个人得当两个人用,不可能腾出人手负责转接电话,再说了,屠刀中士认为恢复有线通讯只是临时之举,所以没有考虑通过交换机。

张思然挂断电话后,开始询问这部雷达平时使用的技术问题和战术问题,比如雷达发现目标之后,是通过电话的方式还是发电报报告给上级部门?

城山三郎就在给他解释日常的使用,雷达站发现重要空情,首先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上报驻五岔沟的关东军107师团司令部,只有当电话出现故障的时候,才采取无线电通讯的方式上报。

这时候电话机又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