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沈万三
周远说的,谁家有钱,就和谁借,不管周远说的本意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确实给朱元璋提了一个醒。??狐±??恋$文-学? ¨|首?=发&
谁有钱?
江南的地主乡绅,只不过朱元璋马上就要开始施行摊丁入亩,这时候动这批人,很容易先打草惊蛇。
那还有谁?
当然是商人了!
尤其是晋商和徽商!
这似乎是一个很反常识的现象,江南遍地黄金,自古富庶,但是最有钱的商人,却全是山西人和安徽人。
而江南地区的有钱人,则基本不从事与商业活动,而是沉迷于买卖土地,屯粮吞银。
这种反常识的现象,自然是与小农经济有关,就是他那产不出什么东西,怎么办呢?只能是弃农经商。
所谓士农工商,商居四民之末,这个低位非常低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人们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而晋商的兴起,便是因为其地利的缘故,晋地处于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界,草原游牧民族是一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群体,需要从中原获取大量生活物资,这才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根本。.l+a^n¨l_a?n-w-x¢..c~o?m¨
晋商的商业活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不同于秦国的耕战一体。
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时期的三晋,都极为重视商业活动,将商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国基础。
也正是因为自古便有这种互通有无的商业基础和文化,宋朝时在此处设置了大量的榷场,与辽人进行互市。
晋商通过宋辽的互市,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但是宋辽之间,时战时和,互市榷场也时常关闭。
而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晋商赚惯了大钱,怎么能看着到嘴的肥肉丢掉了,于是开始了大量不受官府管辖的走私贸易,由此积累下了大量的财富。
可以说,晋商,其实就是靠着走私发的家,而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元明时期,依旧没有改善。
事实上,真正让晋商声名鹊起的时候,就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朱元璋开创的开中法。
晋商成功控制了粮食转运和食盐经营两项大宗贸易,巅峰时期,两淮的盐商十之八九都是晋商。
晋商以此为中心,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到明朝后期,山西商人的触角伸到茶叶、纺织业、药材等各行各业。?y.k*r_s?o~f-t¢..c~o!m+
同时,因为经常为边军运输物资,晋商与边军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本该是帝国大门守护者的边军将士,开始为晋商出入边关,进入蒙古各部和辽东提供了方便之门。
另外,晋商在两淮的势力扩张,使其可以投入大量的资源,资助读书人通过科举进入明朝朝堂,成为他们走私牟利的保护伞。
有明一朝,一直存在这两个大患,个是东南的倭寇,另一个就是北方的蒙古和后金的侵扰。这里面都有两大国家内部的势力在支持,一个是东南海商,另一个就是晋商。
自从努尔哈赤开始起势之后,,从万历到天启,明朝一直都期望以经济封锁限制后金的发展。但是因为晋商的存在,以张家口为基地,通过蒙古向后金输送粮草等军事物资,甚至传递情报,协助后金击败明军。
毕竟商人逐利,而在商人的眼中,可没什么家国情怀!
跟着鞑子能赚那么多钱,干嘛还非得和你穷的连饭都吃不起的大明混?
几次清兵入关,掠夺了大量财宝物资,但是这些东西都无法支持满清进一步军事扩张,毕竟金银不能当饭吃。
这时以晋商为首的销赃团伙出现了,他们从满清手中获得掠夺自中原百姓的金银财物,再从中原收集大量粮草军资,运入关外资助满清。
鞑子南下之后,在两淮犯下累累罪行,名为统一,实为抢掠!
可以说,自从明末开始,晋商的每一笔财富,都饱含汉人的鲜血。
而沈家,正是晋商出身,而他的上一任家主,便是那大名鼎鼎的沈万三!
未来晋商犯下的滔天罪行或许与沈万三没有关系,但是现在的沈家,依旧有足够的理由让朱元璋把他们满门抄斩!
当然,并不是因为沈万三其人,不同于各种各样的传说,历史上,其实朱元璋压根就不认识沈万三。
沈万三流传的最广的一段传说,大概就是说沈万三帮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功不可没。后来他又自告奋勇地要出资橘劳军队,结果惹恼了朱元璋,认为他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