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李自成
“道衍同学是吧,你刚刚说你都能听得懂?”
这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周远也是第一次给和尚上课,反而弄的他都有点慌了!
“出家人不打诳语!”
其实挺正常的一句话,但是确是出现在课堂之上,别说是学生,就连周远都写忍俊不禁。?~/微/(趣!}小?>说/ °\更.?×新±最]全,
姚广孝如今年虽不大,但却已经有了些得道高僧的气质,荣辱不惊,反而笑着说道:“先生所讲精妙,贫僧见猎心喜,也知先生广而授课,不可因我一人懂而继续往下讲,而先生又不通《九章算术》,那不若由我来将二者先讲通,这样先生就可以尽快往下讲了!”
周远听的一愣,这姚广孝的意思就是,他很喜欢听周远讲课,迫不及待想往下听,但是奈何其余学生听不懂,而想要同学们听懂,反而还要周远闲看一遍《九章算术》。
那既然如此麻烦,不如由既懂《九章算术》又听懂了周远刚刚所讲的姚广孝来代课,等其他同学们也听懂了之后,周远可以尽快往下面讲。
周远愣了好久,随后有些不太确定的问了姚广孝几个问题,结果发现,这位奇特的新同学竟然还真的全都听懂了。¢齐~*#盛£小§>D说?±网¨, )=更&新?¨±最·全]?
这一下,周远才算是放心了,便真就任由姚广孝先代他半节课。
而其余同学发现,这个和尚是真的有些真材实料后,渐渐的也收起了轻视之心,认真的学习了起来。
原本周远还在讲台后默默的听着姚广孝讲课,只是突然便听见门外有人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人自然便是朱元璋,他来的早了些,周远正还在讲课,他不好打扰。
此时见周远突然闲了下来,这便立刻见缝插针的缠了上来。
周远听出了朱元璋的声音,因为周远心态已经发生了改变,觉得他不能在得过且过,更应该参与进村子里的事情来,毕竟村子好了,才能更好的支持自己的教育事业。
所以听见朱元璋呼唤自己,想着现在这堂课正好有人代上,索性直接走了过去。
却没注意打,替他上课的姚广孝看见朱元璋的面相时,脸色明显一僵……
只不过无人注意到姚广孝的变化,周远走过去后立刻便被朱元璋拉到了院子里。?求°?!书D±?帮?ˉ~ *%免o费¥阅?读<
“朱村长,又怎么了,今日怎么这么急?”
朱元璋长叹一声,随后开口说道:“周老师啊,你昨天跟咱说的法子,咱回去跟村里那几个大户都商量了。”
周远一听便知道了,朱元璋说的是阶梯税制的事情,便问道:“怎么了,不成么?”
朱元璋叹气道:“不成啊,没人愿意,都是自家财富是几代家业,凭什么分给别人!”
周远其实也猜到了这个结局,毕竟又有谁愿意自己多出一份钱呢?
但是周远却觉得,这个税肯定是要改的,整个村子,在周远眼中基本上就是一个封建时期的小社会。
他若真的想要改变村子,最先要改变的必然是贫富差距的问题!
“朱村长,您得知道,他们越是不同意,您就必须越要这么做!”
“不然明末闯王进京时的事情还会再次重现!”
朱元璋一愣,他跟周远听了这么多故事,学了这么长时间,自然已经知道闯王李自成也算是灭了他大明江山之人。
其实若不是朱元璋知道这位闯王最后也没坐上江山,而是被鞑子给窜了位,那朱元璋其实还蛮欣赏这位李自成的。
二人同样都是底层出身,领农民起义,干了一番大事业。
尤其是李自成的‘不纳粮’口号,更是深得朱元璋欣赏。
但是他却不知道,这闯王进京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便急忙问道:“周老师,为何这么说,这事有和闯王有什么干系?”
周远言道:“之前便曾讲过,明亡于穷,那明朝末代皇帝曾想过办法筹措军费,向大臣、宗亲有爵位之家借钱,有的大臣为了躲避捐款,有的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卖,以示自己真的山穷水尽;有的则是在家外面贴上廉价出售的红纸,表示要举家搬迁。”
“这些筹款总共加起来也才不过十万两,结果等到闯王进京,这些大臣们为了活命,纷纷献上家财,结果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拿出来七千万两白银!”
朱元璋听的差点两眼冒火,随后才咬牙说道:“老师说的是,这群守财奴,根本不知道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