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
自康熙以后,清廷的钦天监一直由西来的传教士担任监正或监副,从没有汉人和蒙人,康熙请传教士监理钦天监,目的不是开启中西交流,相反是为了“窒塞”中西科学技术交流。
在当时,西方正在经历学术爆炸时期,伦敦有了皇家学会,巴黎有了皇家科学院,柏林也有了科学院。
而康熙在位时,恰好便处于这个时期,传教士也向康熙介绍过路易十四创建的“格物穷理院”以及“天文宫”。
康熙自然对此十分感兴趣,甚至还和路易十四世成了笔友,相互之间通信足有上百封,甚至还发表了一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的学术论文。
是的,一篇源自于当朝皇帝的学术论文!
但这样一个爱好科学的皇帝,面对自己的笔友,同样身为皇帝的路易十四世的劝说,让他也在大清创建一个科学院的建议,却被他直接拒绝,因为他觉得比起科学院,更重要的是巩固“御制”,遏制汉民族的科学研究精神。
就连现在,首都的故宫之中都还收藏着上百架望远镜,多为康乾“盛世”所制造。
但是这样一个可以重新认识世界的器物,却被康熙严格限制,命令传教士不要去做望远镜,望远镜只能是御用,导致当时朝廷的天文观象台还要用最落后的仪器,反倒是他皇家御用的天文仪器比至先进多少倍。
要知道,天文气象可以说是和农业国最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