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内,收住笑容问:“家乡的农业合作化搞到哪一步了?”
姚联官被二哥夸的得意忘形,更加夸夸其谈,说:“农业合作化在农村发展迅猛,去年全乡初步实现农业合作化,大部分村都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一冬天的发动,今年上半年就都建立了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律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取酬。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农业机械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姚联国一边细心地听着姚联官的话,目视着前方的条幅,目光停留在开头的几个字上:“怒发冲冠凭憑栏处……”待姚联官讲完后,问:“农民入社的土地和农具、牲口怎么参加分配?”
“初级社参加分配,高级社时土地一律归集体所有,大农具和牲口作价入社。”
“农民是不是都自愿入社?”
“大部分自愿,也有随大溜的,个别思想不通的也抗不过做思想工作啊!”
“入社后农业产量是否增加了?”
“差不多,产量还得听老天爷的。”
“有多少农业社能买得起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目前都买不起。”
姚联国又站起来了,一手叉着腰,一手不停地打着各种手势,说:“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业生产合作化,这不容置疑。问题在于条件是否成熟,新生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党的每一项农村政策的制订与实行是否切合当前广大农村的实际?根据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农业生产合作化应进行到何等程度为宜,需要认真地研究。只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表现出它的先进性。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实现农业生产合作化,是为了把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逐步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使它适应工业化的大生产,农业和工业是互相促进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逐步这两个字,我的理解是不能一刀切,农业合作社应该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更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把土地一合,就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驴拉碾,人推磨,牛拉犁,镰割禾,这种落后的生产力合在一块生产有何宜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应首先下大力气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