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果真连一位同盟者和赞赏者都没 有。比较有名的有布林克和彼得森,他们在50年代至70年代的研究工作重 复了和证实了麦克林托克的许多发现。我国上海医科大学李采娟教授于1984 年的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到50年代初她在复旦大学进修时她的老师高沛之先 生曾详尽地向学员介绍了麦克林托克的工作,并指出,“这预示着遗传学的 正统规律即将出现重大的突破。”可是,这些凤毛麟角、独具慧眼的学者不 能抵消压倒多数的同行对她的学说冷漠、抵制的事实。1956年以后,她不再 谈论,也不再发表文章了。
这段沉默持续了十多年。在这期间,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到60 年代末已在细菌中发现了可移动的“插入序列”,70年代中期又在细菌质粒 中发现了“转座子”,接着,在果蝇、酵母等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转座因子。 麦克林托克提出的解离因子和激活因子都已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测定了其核 苷酸排列序列并弄清了其所以能转座的机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麦克林托克 那曾受人冷漠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她在实际上开创了人们研究基因调控 的先河。她的理论为研究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提供了依据。她发现的转座现象 指出了研究肿瘤发生机制的正确途径。麦克林托克一生在事业上的第二次辉 煌终于被人们所理解。以 198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为标志,她受到了 全世界科学家的最高评价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