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166章完结

第166章完结

但这些方法都比较费事,不便于家庭使用。\7^0\0′t?x,t/.`c/o?m′直到制冷机发明之后,才使 人们找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保鲜方法。

制冷机是怎样发明的呢?制冷原理的发现者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 第。他在1822年发现,给氨或氯之类的气体加压,就可以使它变成液体,取 消压力之后,它又重新变成气体。

50年以后,德国化学家林德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利用法拉第发现的现 象,先加压力使氨气液化,然后将此液化物向一个狭小的空间放出,它会立 即蒸发成气体,同时吸收蒸发热,使周围的温度下降。如果使这一过程在密 闭容器中反复进行,那就会实现人工冷冻。按照这一设想,林德进行了反复 试验,终于在1873年发明了冷冻机。

但这种冷冻机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一旦发生故障,氨气外泄,就会 臭气逼人,影响左邻右舍。

为了改进冷动机,193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所所长凯特灵受一家冷 冻公司的委托,开始研制新的冷媒。凯特灵把研制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得意门 生米吉里。米吉里和他的另外两位年轻的同事合作,经过有系统的研究,终 于找到了二氟二氯甲烷这种最适宜的气体化合物,并通过动物试验,证明它 无毒。\山.叶\屋! *庚_鑫¨蕞`全¨他们给这种气体化合物起了个商品名叫氟利昂,并成立了一个化学公 司,专门进行氟利昂的生产。

随着新冷媒氟利昂和小型制冷机的出现,电冰箱很快地进入了千家万 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电话发明权的纠纷

(1876年)

古希腊曾经有一个名叫马拉松的人,跑了几十公里传递消息,这是现代 马拉松长跑的起源。随着生产的发展,贸易交往增加,金融情报需要迅速传 递。古代长跑的方式不能满足快速传递信息的要求,就是利用火车、轮船在 五大洲、三大洋之间传递信息,也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人们渴望有 更迅速更方便的传递信息的办法。而电话的发明则实现了人类的这一愿望。

那么,电话是谁发明的呢?这里,有一段围绕发明权而发生纠纷的故事。

最先发明电话的,当属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贝尔是波士顿大学的声 音心理学教授,专门研究对聋哑人的语言教育。,纨?本\鰰/戦! `醉?芯-璋?踕-更,新_快′在研究中,他对用电来传播 声音的问题发生了兴趣。

关于电话的原理,法国人波萨尔在1854年就设想把薄金属板和电线结合 起来,从一侧向金属板讲话,通过金属板振动变成电流而由电线传送出去。 但这个设想并未实现。后来,德国人赖茨也设想了类似的电话,同样没有成 功。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没有解决如何把声音的机械能量变成电气能量的问 题。

贝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千里迢迢专程赶到华盛顿拜访著名物理学家 约瑟夫·亨利,经过这位老科学家指点,贝尔更坚定了信心,他悉心钻研电 学,很快就掌握了电学知识,为以后的发明打下了基础。

为了集中精力搞试验,1869年初夏,贝尔毅然辞去了波士顿大学教授的 职务,专心研究电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18岁的电气技师沃特森, 两人一见如故。沃特森对贝尔的设想坚信不移,全力相助,使研究工作很快 取得了进展。

贝尔的设想方案是:在随着声音而振动的金属板上装上一个开关,并使 这个开关随声音而开或关。但是,声音的振动太快,开关是跟不上的。在这 项研究中,由于偶尔疏忽,他在金属板和开关接触的情况下做了实验,不料, 这次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声音变成了电流。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和开关相连接的金属板,现在由声音引起的振动 在开关的线圈里产生了感应电流。这就是送话器的原理。把这个原理倒过来 应用,就成了受话器。这样,电话发明终于成功了!

这是1875年6月2日的事,半年以后,即1876年2月14日,贝尔向美 国专利局提交了电话专利的申请书。然而,就在这一天贝尔提交申请书2小 时之后,又有一个叫耶莱夏·格雷的人也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电话专利的申 请书。格雷的电话原理是,送话器利用的是液体电阻的变化,而受话器则和 贝尔的相同。

紧接着,爱迪生于1877年发明了碳粒送话器,取得了专利权。

于是,三人之间开始了复杂的斗争。189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