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李时珍为了印证书上的说法,获得真知,不辞辛苦,踏遍山山水 水。¢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有一次,他看到药书上说有种叫曼陀罗花的药物,食用以后,可使人手 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他不知这种药物是什么样子,附近也没有人知道, 于是他开始寻找。他走遍家乡一带的原野山谷,以及北京、南京、庐山、茅 山等,凡是药产丰富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他始终没有找到曼陀罗 花。有一次问到几个山农,才知道罗陀罗花的俗名叫“山茄子”,武当山上 就有。当时,李时珍已年过半百,但他坚持跋山涉水,来到武当山,在茅草 丛中,终于发现了叶子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的曼陀罗花。
不爱仕途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被与“算命”、“卜卦”的人 相提并论,遭受官僚绅士的欺压,有时还有被杀头的危险。所以,李时珍的 父亲希望他走科举之路,节衣缩食供他念书。但李时珍看轻仕途,爱好医学。 他耐心地说服父亲,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当时他22岁。
在行医中,李时珍刻苦钻研医学理论,用心吸取他人的医疗经验,发挥 自己的创造力,对患者极富同情心,不贪财色,不辞辛苦。/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对贫穷的人,他 主动登门诊治,不收诊疗费,甚至不收药费。因此在短短几年里他的医术、 医德就已享有盛誉。
李时珍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前人的经验,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 用“使君子”、“百部”等药治愈了楚王府中小孩特别爱吃灯花的怪病。随 后他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正”,掌管“良医所”事务。由于他医术高超,后 又被举荐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每日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他对达 官显贵的仗势欺人非常反感。因此在任“院判”一年后,便托病辞职,回到 故乡。
刑场救友
在李时珍任“院判”期间,皇后娘娘的表嫂的叔伯侄孙生病,便请了李 时诊的一位医友、太医院的张吏目去诊治。张吏目看病开方,病人照方服药, 不久身体康复。但病人认为这个处方很好,仍旧照服不止,结果物极必反, 大量呕血而死。皇后娘娘恼怒,将张吏目关进了死牢。
李时珍得知消息后,冒着受株连的危险,不畏权贵,仗义执言,连夜书 写奏折,奏明皇上,张吏目是无辜的。`如.蚊?蛧_ _追~嶵,新!彰!节\
奏折呈上了很长一段日子,却没有一点回音。到了行刑这一天,李时珍 亲自赶到刑场,为医友张吏目说情,请求行刑官刀下留人。行刑官念在李时 珍曾医好了他母亲久治不愈的泻病的情分上,给了李时珍一个面子,又把张 吏目押回了死牢。
说来也巧,皇上因服“仙丹”竟弄得百病缠身。李时珍只用了两剂汤药, 就给治好了,皇上非常高兴。这时李时珍又提出张吏目的事,皇上开了金口:
“看在院判的面子上,赦他无罪。”
李时珍为了正义,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直言进谏,刑场救友,这种正直 的品质,受到后人的赞誉,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书修本草
在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很早就有用某些 植物、动物来防治疾病的做法,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中药学。中药的种 类繁多,其中以草本植物占多数。所以,古代一般称中药为“本草”。
李时珍家附近有个雨湖,盛产各种鲜鱼。湖边不少人家打鱼为生,李时 珍经常给渔民们看病。
有一天,一位姓庞的渔民焦急地把李时珍请到家里,说他妻子得了急病。 李时珍见病人躺在破烂的棉絮里,面色苍白,赶紧走过去切脉,觉得没有生 命危险,便一面安慰渔民,一面问他用过什么药。渔民回答说:“昨天妻子 感到不舒服,正好有个 ‘铃医’走过,便请他开了张方子,取回药服下后, 病情反而加重了。”李时珍要过方子仔细看了几遍,都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 之处,心里的疑问加重了。他又叫渔民取来药渣,对着方子一味药一味药地 核对。忽然发现药渣中有虎掌,方子上没有,而方子上有漏蓝子,药渣中却 没有。断定是药铺配错了药。他想起了一本书上说:漏蓝子又名虎掌。药铺 肯定是用虎掌代替了漏蓝子。其实这两种药是有区别的,不可互用,于是李 时珍又开了解毒的方子。
通过这件事,李时珍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懂医理,还要 懂得药理,因此他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