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249章完结

第249章完结

故障调查分析是复杂而艰难的,经过屠守锷等人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一 个月后,新华社发布消息:澳星发射故障原因已经查明,并特别提到:“这 枚火箭故障分析专家审查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宇航学院院 士、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屠守锷任主任委员……。?微_趣~暁-税′ /更.鑫′罪¨哙.”

(齐翔和)

邓稼先

——中国 “两弹元勋

(公元1924~1986)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自50年代开 始,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继突破原子弹、氢弹的原理后,研制成功原子 弹、氢弹,并进一步达到武器化;随后又研制成功新型加强导弹。他为中国 大振国威,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的“两弹元勋”。

憨厚的顽童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白麟坂的一座“铁砚山房” 里。这座山房因其祖宗邓石如擅长书法篆刻而得名。父亲邓以蛰受到书香世 家的熏陶,并以良好的愿望取朱熹“禾之秀实,而在野曰稼”之意,给儿子 起名“稼先”。`墈`书·屋+ -免!废+岳′犊/

1925年春,邓稼先全家迁居北京。那时他父亲已经留学学成归国任清华 大学教授了。邓稼先四五岁时,常常站在父亲书房里比他高得多的大铁火炉 跟前,背诵《左传》、《论语》等古书。一次,父亲的挚友张奚若教授来访, 正碰上稼先穿着一件齐地长袍站在那里背书。张先生觉得奇怪,便顺口问道:

“叔存兄,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还让孩子背这些东西?”邓教授笑着说:

“嗨!我不过是要让小孩子知道一下我们中国文化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这有 好处。”

学贯中西的父亲不仅要邓稼先读中国的《四书》、《五经》,同时也要 他读外国的文学名著。在上小学时,邓稼先就读了莫泊桑、屠格涅夫、陀斯 妥也夫斯基等名家写的小说。即便如此,父亲还嫌不足,又让他和别人家的 孩子跟从一位王老先生学习国文。父亲对邓稼先的英文学习要求也很严格, 亲自当启蒙老师,指点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

童年时的邓稼先,长得有点瘦弱,但很英俊。他家的生活虽然优裕,但 母亲持家的节俭,无意中使孩子们贴近了贫苦市民的生活。他与邻居的孩子 们一起放风筝、抖空竹、弹球。天黑回家,一双小黑手,还得让妈妈用毛刷 才能帮他洗干净。谁知父母的开明教育竟使得小稼先越来越淘气了。

1929年邓稼先5岁时开始上学,先在武定侯小学,4年级时改上四存小 学。学校不算很好,但都为的是离家近,免得妈妈不放心。邓稼先淘气,但 绝不耍滑,和同学们在一起有一种傻乎乎的诚恳态度。他憨厚而又守规矩, 有时代人受过也满不在乎。他以善良的心地,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

压不住的怒火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念了一年书,到初二又转到崇德中学。崇德是 一所教会学校,注重英文。邓稼先的英文童年时就得益于父亲的教导,入了 崇德之后可以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数学、物理方面,又得到比他高两 班的同学杨振宁的帮助。这就引起了他对理科的兴趣,尤其是喜欢数学。父 亲为此专请了师大附中的李老师到家里来给他补课,给他一个在数学上起跳 的机会,看看能不能拔尖。一个时期,邓稼先对数学着了迷,每天晚上做题 做到深夜。第二天早晨,他的数学习题草稿纸横七竖八地飞满了一地,总是 由细心的母亲一张一张地替他捡起来,整理好。

中学时代的邓稼先照样喜欢玩耍,但已经不是一个顽童。对下棋、弹球 之类的娱乐性活动的狂迷,很快就让位于渴求新知识的兴趣。兴趣的转移如 此迅速,不过是玩耍中就存有的那种喜好钻研的个性,在新知识的海洋面前 展开罢了。

就在邓稼先的人生观刚刚萌芽,对人生和社会开始有自己的认识时,碰 上了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日寇的入侵打乱了他平静的读书生 活,强烈的民族屈辱感刺伤了他少年纯洁的心灵。一个人在年轻时所受的强 烈刺激,总是会留下终生难以除去的烙印。这以后,除读书之外,他开始和 一些同学聚会,谈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在 1937年以后日军统治下的北平,中国百姓受尽了屈辱。日本军部规 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