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明清战争史略 > 第82章完结

第82章完结

昨夜袭取锦州失败,祖大寿又提出一计;他诈称昨夜溃围而出,逃到山里躲避,今夜徒步赴锦州,就会瞒过城里军民,一定接纳他入城。_3?叭/看`书~徃¨ +耕-鑫¢蕞¢全,他进城后,设计除掉巡抚邱禾嘉,把锦州献给后金。但皇太极对祖大寿能否回来也作了充分估计。他斟酌利害,还是放他回去,因此同意了他的计谋。

皇太极赐宴,为祖大寿饯行。当日落之际,祖大寿与其从子祖泽远及随从二十六人先乘马,由石廷柱、库尔缠送到小凌河畔,然后舍骑渡小凌河,徒步奔锦州。邱禾嘉与吴襄等发兵出城,把祖大寿迎接进城。祖大寿一去不复返,其子侄留质于沈阳也在所不顾了。直到十年后,锦州战役时才真投降过来。

第四部分大凌河围困战(6)

祖大寿奔还锦州后,后金兵开进大凌河城。全城原有兵民三万多人,据明朝统计,围城时死亡的将官有何可纲、守备张国忠、千总张孝、把总李进孝、葛天德、顾朝臣等,祖大寿逃离大凌河时带出都司守备祖克勇、施大勇等官役二十六人,“其余将领等官亦陷于虏”。¨兰*兰~雯`学? ,追+醉^辛?章\劫,因为城陷,档册散失,不知确数。据当时后金查核,城破之时,全城只存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马只剩三十二匹,军中米二百三十三石,皇太极令明生存官兵俱剃发加入八旗。明朝的调查报告说:“副将刘天禄而下,以及各丁一万余俱剃头陷虏,此脱围而随奴以去者也……其祝发之日,哭声震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为奏报大凌城之围丧亡将士情形事》。第187号卷,第8号。三日,皇太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大凌河城归顺将官,宴后,令他们较射。

皇太极将要撤军前,又向杏山、中左所明守军发动进攻,不过是虚声恫吓,并不作认真进攻。九日,皇太极下令全军动手拆城。明人证实:“四面砖墙尽行拆毁,止剩石基。”顿时变成一片废墟。拆完城墙,于次日从大凌河撤离。连续撤了三天,到十二日才全部撤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档》第187号卷,第5号,参见《明史•邱禾嘉传》。。/x.i~a\o′s?h`u′o\z/h~a+i+.¢c¢o,m^后金撤走后,明朝立即派专人前往大凌河废墟进行调查。丢弃在现场而没被带走的各种火器遍地皆是。调查的统计数字是:夷炮三位、灭虏炮二十二位、马炮三位、马蹄炮七位、毁坏灭虏炮三位、花瓶炮二位、天字号炮一位、玄字号炮一位、不堪天字号炮一位、不堪飞虎将军一位、三眼枪九杆、不堪三眼枪五杆、火药一十八篓、又火药八百斤、火罐一千一百二十九个、大小铁子一千零九十斤、铁凌角五百个、铅子一千九百八十四斤、空火药篓三个、烂铁盔一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187号卷,第8号。皇太极从大凌河城获取了大小炮三千五百位及鸟枪火药铅子无数,统由佟养性管理《开国方略》,卷15。。但不得不丢弃部分物资,以减少运输困难。调查人说:后金“遗下如许,在奴或为备载,在我亦得为用”。明朝还是把这些被遗弃的东西收集起来,继续用来防御城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187号卷,第5号。。但使皇太极感到心满意足的是,此役围困获得了完全成功,消耗了明在关外的精锐,使其军事实力遭到严重损失,更有一大批文臣武将投到后金方面,将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在皇太极看来是比得到一座城池更为重要的收获!

明朝失守大凌河,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廷臣追咎筑城非策”,“交章论禾嘉及承宗”。承宗上疏自辩,“极言”邱禾嘉屡易师期不听节制所致,并“连疏引疾”求退。崇祯为平息朝议,批准归籍,这是他第二次督师被排挤下台《明史•孙承宗传》,卷250。。邱禾嘉亦于次年罢职。

第四部分突袭北京与用间(1)

大清的开创者努尔哈赤至死没有突破山海关。他的继承者皇太极一上台也没有在突破山海关上取得进展。

山海关依山傍海,为屏蔽北京的要塞,而锦州是通向山海关的门户。从明军手中夺取山海关,乃是清军逐鹿中原的前提。为此,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首次率大军攻宁锦,揭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