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清太宗全传 > 第90章完结

第90章完结

---------------

第三节加速满族社会进步(1)

---------------

一、满族共同体的扩大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求?书^帮¨ ·芜¢错^内-容!满族作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出现于十五六世纪中国的政治舞台。她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她真正开始形成时期是在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努尔哈赤崛起于建州女真,经过四十年征战,统一了建州五部,继而统一了海西即扈伦四部,到天命四年(1619年),“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自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是年诸部始合为一。”《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8页。这一广大地域统一于一个新政权之下,操着相同的语音,有着相似的经济形态和共同的生活习俗,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的初步形成。毫无疑问,在这个刚刚形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具有血缘关系的建州与海西女真人构成了她的主体王钟翰:《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载《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在太宗正式定名满洲族之前,她虽然还自称女真(诸申),但已基本上不是辽、金、元及明初时的女真族了。从此,她只能作为满族的先世加入中国历史上的古老民族的行列,保留在史籍之中。!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别的姑且不论,就拿文字来说,女真与新形成的满族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远在金朝时,女真族用汉字笔画为基础制造了女真字,用来书写本民族的语言。后在蒙古长期统治下,深受蒙古文化的影响,逐渐改习蒙古文字,而女真文字终被遗忘,成了死文字金启孮:《满族的历史与生活》,黑龙江出版社,1981年版。。直到努尔哈赤兴起,还在正式建国以前,他就命额尔德尼用蒙古文字作基础,结合女真族语言,创造了新的文字——满文,即无圈点老满文。太宗时,命满族的杰出学者达海对满文实行改革,加上圈点,制作了新满文,称有圈点满文,从而把满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有了共同的语言文字,不仅使满族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新的民族,而且也明显地同他的先世划清了界限,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太祖创制八旗,把女真人编入八旗组织,对满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凡入旗籍的,都是满族的正式成员。在太祖时期编入八旗的称“佛满洲”,汉语又称“老满洲”,而在太宗时期编入八旗的,则称为“伊彻满洲”,汉语又称为“新满洲”西清:《黑龙江外纪》,卷3,满语称旧为“佛”,称新为“伊彻”。,二^8·看\书-网\ ′已?发`布/最*薪¨彰+截*。太宗即位后,随着国势日隆,疆土日广,满族共同体也得到了迅速扩大,这就是在继续接纳女真族之外,还吸收了其他民族加入,把来自不同血缘的各族人们都汇集到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成为满族的新成员即“新满洲”。新、老满洲的区别,正好显示了满族发展史上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太宗时期,满族共同体是伴随着后金(清)不断征抚而迅速扩大的。从太祖到太宗,收服诸部往往迁其家属(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住于盛京,编入牛录,选其青壮年披甲入伍,使满族的新成员不断增加。太宗继太祖之后,多次对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及黑龙江流域用兵,获取了大批人口和壮丁。请看下列数字:

征东海瓦尔喀部:

天聪元年(1627年),第一次用兵朝鲜,瓦尔喀在其国内的二百余户来归;

天聪五年(1631年),获男女二千余人;

天聪七年(1633年),获男女老幼一千九百五十余人;

天聪九年(1635年),获壮丁五百六十人、妇幼五百九十人;

天聪十年(1636年),获一千三百余人;

崇德元年(1636年),获男妇八百余人。

征黑龙江虎尔哈部:

天聪八年(1634年),获男妇幼小一千九百五十人;

天聪九年(1635年),获七千三百零二人,收编壮丁二千四百八十三人;

崇德五年(1640年),获男子三百三十六人,归降男子四百一十九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