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清太宗全传 > 第94章完结

第94章完结

头发)、裹足者均治以重罪《东华录》,崇德三年七月。。在此之前,已做了明文规定: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俱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戴绒帽,务要束腰;女人不许梳头、裹足《清太宗实录稿本》,页7。。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裹脚,本是汉族一种陋习,当然它是封建统治者强加给妇女的一道枷锁。太宗禁止裹脚,无疑是对妇女做的一种好事,在这方面,他把汉族的陋习给破除了。直到解放时,东北民间尚以缠足为“民装”,不缠足为“旗装”,以区别汉装和满装。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和汉人杂居交往中,也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和人数众多的汉族接触,不能不学会汉语,甚至在本族中也以汉语对话,而满语逐渐成为次要语言。进入辽沈以后,一切地名、官名、平时习惯用语俱从汉名称,更加减少了满语在社会上的流通。太宗十分重视本民族语言,采取一系列措施,不遗余力地推行满语的使用。他反复强调保持民族语言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一件大事,在这方面,他特别推崇金世宗,说他凡语言、衣服及骑射之事,时时督促子孙勤加学习。他的孙子元王在审理汉人诉讼时讲汉语,遇到女真人时就说女真语,因而受到世宗的称赞。太宗仿效金世宗,要求满族在本族中一定说满语,和汉人打交道时可以说汉语,两种语言并行不悖《东华录》,崇德二年四月。。如前所述,他命满汉语专家达海改制满文,用满文翻译汉文书籍,供人们学习。天聪八年(1634年)四月,他采取一项重大措施,将汉语名称一律改为满语名称。他说。“朕听说国家创业,未有弃其国语反而学习他国语言的。弃自己的语言,而仿效他人的,其国没有能长久者。蒙古诸臣子自弃蒙古语,名号都学喇嘛、终致国运衰微。现在我国官名都因循汉人,从其旧称。朕以为,知其善而不能从,知其非而不能改,这都是没得其要领。朕虽未完成大业,也不能听命他国,从今以后,凡我国官名及城邑名,都改成满语。……具体言之,例如,一等总兵官称为一等昂邦章京(以下还有两等,余类推,略)、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一等参将为一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摆牙喇纛额真即为纛章京,管摆牙喇甲喇额真即为甲喇章京,等等《东华录》,天聪八年四月。。”太宗要求国人“嗣后不许仍袭汉语旧名,俱照我国新定者称之,若不遵我国新定之名仍称汉字旧名者,查出决不轻恕。”《东华录》,天聪八年四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