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一王国的第一个王——扫罗
扫罗属便雅悯支派,身材高大,健壮英俊。*求\书~帮· ,嶵?歆·章-结.庚¢鑫¨筷·年已老迈的撒母耳先知顺从民意,适应当时的时代要求,挑选了扫罗为全以色列民的第一个王,为他行膏油浇头的仪式。从此以色列众支派联合一致,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按一般推算,扫罗登基为王约在公元前1028年。初期王国的重心在中部迦南,包括便雅悯、以法莲、玛拿西和部份河东基列地,都城建于便雅悯地的基比亚。
扫罗作为士师时期与王国时期的过渡领袖,他的业迹与贡献主要在军事征战方面。他十五年间的主要战绩有:1.击败河东基列雅比的亚扪王拿辖(《撒母耳记上》11章);2.与约拿单大败非利士人于密抹(撒上13~14章);3.在南部沙漠击败亚玛力人,生擒亚玛力王亚甲(撒上15:1~9);4.在犹大地境内,凭借青年大卫的勇敢与甩石绝技,击杀非利士巨人歌利亚(撒上17章)。但是最后在以萨边境内的以斯德伦平原,因未能制胜强悍的非利士人,扫罗和三个儿子同时阵亡(撒上31:l~6)。
第三节 大卫王的兴起
一、大卫的早年和流亡生活 大卫是犹大支派伯利恒人耶西的儿子,青年时是牧羊人,善于弹琴,曾被选召到基比亚的宫中为扫罗弹琴驱魔。,E/Z¢晓-说/枉· _唔!错*内+容+在一次非利士巨人歌利亚的挑战声中, 青年大卫身不着铜盔战甲,徒手迎战,以机弦甩石击杀巨人歌利亚,成为轰动一时的少年英雄。大卫的崭露头角,使在位的扫罗王相形见继。扫罗王为保住其王位和荣誉,开始对大卫进行迫害,竟发展至千方百计要置大卫于死地。大卫被迫从基比亚南逃到挪伯,受到挪伯祭司亚希米勒的庇护。此事激怒扫罗,导致了挪伯城的祭司遭到扫罗的集体屠杀(《撒母耳记》22:6~19)。大卫继续向西潜逃至非利士人歌利亚的老家迦特,被发现后避人野地亚杜兰洞,在那里收罗部众,东移住人摩押地的米斯巴。后来又潜回犹大的驻地,此时扫罗王仍紧追不舍,大卫躲到死海西岸的隐基底,在此处不期与扫罗遭遇,但大卫以德报怨,没有加害于扫罗。类似的事件在《撒母耳记》里有两次记载(见撒上24与26章)。扫罗王的背信弃义,促使大卫决心投奔于非利士人迦特王亚吉,以求得庇护。大卫与其部众驻守南部边界城市洗革拉,并由此攻击亚玛力人和其他沙漠部落,俘获大量物资战利品以壮大自己的队伍(撒上27:l~10)。
二、大卫登基为王与其功业 扫罗在北方以萨边境内与非利士人最后决战时,大卫还在南方逃亡之地进攻亚玛力人。扫罗和三个儿子悲壮战死,使大卫得以结束多年的逃亡生活。_晓*税?C^M¨S~ ,唔^错¢内!容\扫罗虽对大卫背信弃义,但大卫始终尊崇扫罗为上帝的受膏者,而大卫与约拿单之间更是存有深厚的情谊。扫罗和约拿单战死的消息传来,大卫和跟随者撕裂衣服,悲哀哭号,宣告禁食。大卫为扫罗和约拿单作了哀歌,名为《弓歌》,歌云:“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以色列的女子啊,当为扫罗哭号……我兄约拿单哪,我为你悲伤……英雄何竟仆倒,战具何竟灭没。”这是被收入到古代战歌集《雅煞珥书》里面一首感情悲切真挚的哀歌。接着大卫离开洗革拉来到犹大地南部的希伯仑,在那里群众拥立大卫登基为王。但扫罗的元帅押尼珥却在河东地的玛哈念立扫罗儿子伊施波设为王以接替扫罗,于是形成了两王并立的局面。几年后,伊施波设被部下刺杀,于是以色列众支派共同拥戴大卫为统一王国的工(撒下4:5~5 :5)。
大卫在位四十年(约公元前1013~973),功业彪炳。登基伊始,首先采取的行动是从耶布斯人手里攻取耶路撒冷要塞,定为王国的首都。此举有多方面的意义:原来的希伯仑太偏于南疆,不适于作为联系南北的政治中心;其二为耶路撒冷虽在便雅悯境内,但一直为本上耶布斯人所占据,它不隶属于任何支派,今定为王国首都将有利于各支派的团结。此外,耶路撒冷战略地位险要,海拔810米,高出死海平面达1200米,其东、南、西三面都有峡谷,北面与北方高地相连,地势易守难攻,它具有成为全国政治、军事中心的优越条件。
以色列人的宿敌非利士人在大卫立国之初,曾利用局势未稳,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