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六世纪时的另一个以赛亚(被称为“第二以赛亚”),他生活工作于南国犹大亡国后的被掳时期,这时被掳异邦的犹大人盼望归回耶路撒冷的日期能早日来到,期待上帝安慰、安慰他的百姓,并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0¨0¢小`税·罔? !耕_辛.蕞,哙/这时第二以赛亚先知(包括《以赛亚书》第40章至第55章)发出充满信心的预言说:“我(耶和华)必使我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秦”原作“希尼”)”(《以赛亚书》49:11~12)。“诸天哪,应当欢呼!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因为耶和华已经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怜恤他困苦之民”(《以赛亚书》49:13)。第二以赛亚先知在犹大被掳时期即将结束之前,满有信心盼望归回日子的来临。到那一日,通往锡安的大道,必满了人,这些分散到耶路撒冷东、西、南、北方的上帝子民都要回归,于是就说:“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秦国”曾被一些解经家解为是指中国。实则“秦国”的希伯来文是读作Sinim,汉译为“希尼”。由于近代圣经原文考证的研究,英文圣经的新译本关于Sinim(希尼)这一词语已改译为Syene(色耶尼),因为希伯来文原文的“希尼”,只需改动一个相类似的辅音字母就成为“色耶尼”,而“色耶尼”是现在埃及南方阿斯旺的旧名称。而色耶尼(即阿斯旺地区)己为上述的《象岛文献》所证实,在犹大亡国时,曾有一批犹大人流亡并定居于阿斯旺的象岛,还建立了会堂。!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所以根据《以赛亚书》49:12的上下文,先知预言有一天,众流散之民将从各方回归耶路撒冷,上文为“从北方来、从西方来”,而下文“从色耶尼来”恰代表“从南方”色耶尼来。可以推断,第二以赛亚先知曾获悉埃及南方的色耶尼住有流亡的犹大同胞,到那日,他们也将回归耶路撒冷。
今日较通用的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1952年)与《牛津圣经新译本》(1970年)已将Sinim(希尼)改为Syene(色耶尼),《佳音圣经》(Good News Bible)的中译本将“从秦国来”改译为“从南方的阿斯旺来”,另加底注云:“阿斯旺为埃及南部一城市,该城曾有犹太人的一个大社区”。由此可以想见,一些考古资料(如《象岛文献》等)的发现不仅有助于澄清历史事实,并且也有助于若干圣经难题的正确解释。
第七章 波斯时期(The Persian Period)
希伯来民族史的波斯时期也称为归回时期(The Period of the Restoration),因为在这个时期里,犹大被掳之民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耶路撒冷。
第一节 新巴比伦的灭亡与波斯帝国的兴起
尼布甲尼撒二世(元前604~562年)是新巴比伦最末一个强大的统治者,他死后,国家迅速走向衰落,六年之中三易国王。第一个是他的儿子以未米罗达。圣经《列王纪下》曾记载他善待南国犹大约雅斤王。约雅斤王是在公元前597年作为俘虏被尼布甲尼撒王掳到巴比伦的,在巴比伦被囚禁整整三十七年,尼布甲尼撒死了,以未米罗达继位,他“使约雅斤抬头,提他出监,又对他说恩言,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位,给他脱了囚服。′s·a~n,s+a^n_y+q/.-c*o*m+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王赐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赐他一份,终身都是这样”(《列王纪下》25:27~30)。以上所记的是《列王纪》全卷的最后章节,以后并没有下文。以未米罗达对被俘犹大王约雅斤所做的美事并不可能持久,因为根据旁史所记,以未米罗达在位仅三年就被刺杀了。之后,接着是他的姐夫和姐夫的一个年青的儿子相继执政,都非常短命。公元前555年,巴比伦的祭司。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