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来和现行的版本相对照,以此作为校订的参考和根据。现存的旧约希伯来文抄本,是公元六一七世纪左右的马所拉文本的抄写本。最古的全旧约抄本的年代是公元1010年,而今死海古卷中发现的《以赛亚书》抄本是抄写于公元前200~100年,所以比现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最古的《以赛亚书》抄本足足还要早一千年左右。它未经后世修改、删添,保留了最古老原来的样式,因此当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现在《以赛亚书》的英文新译本(如1952年的《修订标准本》)中已采纳死海古卷抄本,至少作了十数处合理的修正。从全《以赛业书》的整体来看,这些订正并不算是重要的、足以改变重要经句原义的修正。但作为今日的正典圣经,每一个字或某个单词的改动,都是学习、研究圣经的人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第六节 希腊时期的犹太宗教经卷
希腊时期里,特别在公元前二百年之后,在巴勒斯坦和埃及亚历山大出现了一些用希伯来文、阿拉米文(即亚兰文)和希腊文写成的宗教经卷,这些类似圣经语言的书卷在巴勒斯坦、埃及和流散各地的犹太人中诵读流传。公元90年,希伯来经典三部份,即《律法书》五卷、《先知书》八卷(小先知书十二卷作为一卷看待)、《圣文集》十一卷的正典完成之后。这些书卷被排斥在外。但流散外地的犹太人仍把它们与圣文集的书卷同等看待,照常使用,并被收入希腊文旧约(即希腊文《七十子译本》)之中。初期的基督徒接受希腊文七十子译本为圣经,希腊文译本译为拉丁文后,这些经卷也都包括在内。从此天主教把这些经卷的大部份视为旧约的一部份,称之为“第二正典书卷”。基督教新教不接受这些书卷,称为《次经》(Apocrypha)。次经一词源自希腊文apokryphos,原意为隐藏,指隐藏而不公开的经卷,即指不包括在希伯来正典中,但包括在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和拉丁文译本之内的书卷。这一时期还有若干不在希腊文七十子译本内的书卷,被称为《外传》(Pseudepigrapha),其希腊词源有“伪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