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希伯来民族简史 > 第37章完结

第37章完结

公元630年,伊斯兰教登上历史舞台,犹太人受到歧视与赶逐,犹太人流散到非洲、毛里塔尼亚、西班牙,并进入欧洲。!咸.鱼?看,书- _首!发/法国加洛林王朝接受犹太人,有些则进入德国。公元711~715年间,地跨西亚、北非、欧洲的阿拉伯帝国已经形成,犹太人很多掌握了阿拉伯语,并以阿拉伯语进行《塔木德经》的注释工作。

公元八世纪后,由于犹太社会阶级的分化,下层犹太教徒不满宗教上层拉比利用《塔木德经》控制。盘剥下层群众,于是出现了下层群众的所谓“卡拉派”运动。“卡拉”原意为“诵读”“呼喊”。他们主张诵读律法书(Torah),拒绝接受《塔木德经》,主张按照律法严守安息日.过清淡刻苦的修行生活。公元十世纪后,拉比犹太教的权威趋于没落,欧洲犹太社团兴起反《塔木德经》律法的潮流。为使犹太教义适应时代,欧洲犹太教的理性主义抬头。

公元十二世纪,西班牙出现了一个理性主义的犹太神学家、哲学家摩西·迈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公元1135~1204)。!暁*税¢宅. ′已,发*布.嶵?新?蟑¨結?迈蒙尼德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出身医生,是萨拉丁苏丹的御医,以后定居于埃及。迈蒙尼德努力使犹太教义和当时的科学、哲学相协调,他推崇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他的著名作品《困惑指南》(“Guide for the perplexde")指引当时处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影响下的犹太人,如何坚定自己的宗教信仰。迈蒙尼德突破犹太教的繁规缛节,提出一系列上帝存在的论证。他归纳犹太教信仰的十三条款,被后世犹太教广泛接受。犹太教原无公认的成文信条,迈蒙尼德的十三条款后来具有了信条的性质。这十三条款如下:

(1)创造主创造一切并管理一切;

(2)创造主乃独一无二真神;

(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

(5) 创造主是独一值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拜之物;

(6) 先知一切话语皆真实无误;

(7) 摩西是最大的先知,其预言是真实的;

(8) 犹太律法是神向摩西所传,不能更改;

(9) 律法永不改变,也不会被取代;

(10) 创造主洞察人的一切思想行为;

(11)创造主向遵守律法的人赐与奖赏,向践踏律法的人施与惩

罚;

(12)弥赛亚必将来临,要每日盼望,永不懈怠;

(13)相信死人复活。^天`禧′暁^税¨罔` /最~薪^漳/截-庚¨新?筷?

摩西·迈蒙尼德对中世纪犹太宗教有他重要的贡献,曾被誉为是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民族领袖摩西之后的“第二摩西”。迈蒙尼德对基督教的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公元1224~1274〕的神学思想有很深刻的影响。

中世纪犹太宗教在反拉比派的潮流下,神学思想发展的两个方向,一为理性主义,另一则为神秘主义。神秘主义产生的历史政治背景是犹太人长期遭受的苦难,人们盼望摆脱现世的苦难,盼望弥赛亚来临施行拯救。于是神秘者应时而出,有人编造弥赛亚来临的年日,如1492年,西班牙政府开始驱逐犹太人,一神秘主义者所罗门·默肖尔大放厥词,称上帝创世后的5300年(相当公元1540年)将有弥赛亚施行拯救。此外就有人起而自称是弥赛亚或弥赛亚的替身,来蛊惑群众。在犹太人的流散地巴比伦、土耳其、法国、西班牙屡次出现的假“弥赛亚”事件。有一1626年出生在土耳其的扎巴泰·茨维(Shabbethai Zvi l626~1716)就是一个生动的典型。犹太的神秘主义分子早曾有人预言公元1666年是“拯救年”,是“弥赛亚”来临的年代。茨维因此在22岁时,就在家乡自称是弥赛亚,但受到家乡人的讥笑奚落,茨维离家出走,来回于埃及与耶路撒冷之间,继续造谣惑众。1666"拯救年”的前一年,他回归家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