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假如这不是先秦 > 第9章完结

第9章完结

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而当时的学术思想界,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吸收了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击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通过采集各家言论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吕不韦,杂家的代表性人物,战国末年秦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庄襄王即位之后,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死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门下有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名《吕览》(也即《吕氏春秋》),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规律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