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假如这不是先秦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

遂、方士、徐福。

《汉书·艺文志》肯定了纵横家“权事制宜”的这一长处。但过分的灵活性也易流于欺诈,《史记》说六国时“谋诈用而纵衡长短之说起”,《汉书》也称其“上诈狡而弃其信”。尽管如此,纵横家在战国晚期仍受到各国君主的重视,故韩非子说:“山东言纵横,未尝一日而止也”。

法国汉学家马伯乐曾写过文章《苏秦的小说》,指出《史记·苏秦列传》完全像部小说,史实过于错谬。这么说的原因应该是苏秦活动的年代比较混乱。1973年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证明,《史记》里关于苏秦的年代是错的。苏秦活动的时间大概在秦昭襄王时期,张仪活动在秦惠文王时期。《战国策》里讲苏秦起先以连衡术去说秦惠文王,可是现在学者以为多误,以为当是秦昭王。其实不然,秦惠文王卒于前311年,秦惠文王于前325年称王,第二年因此改元。张仪活动的正是这一时期,秦惠文王死后一到两年,也就是秦武王元年,张仪在魏国寿终正寝。而苏秦活动的时间大概在秦昭襄王时期,到前284年被杀死。由此看来,苏秦的年代要比张仪晚约三十年。

如此一来,《史记·苏秦列传》中有多少内容是值得我们深信不疑的呢?司马迁在处理苏秦的事迹时,特别在年代方面仍有不少错误。如他把苏秦最初游说赵、燕等国定在赵肃侯、燕文侯时,将其卒年定在张仪之前。经过我们上面的推断,明确了苏秦应在燕昭王、齐闵王之世活跃于六国间,与其同时的著名人物有孟尝君、李兑、周最等。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当时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话,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都知道苏秦为燕而仕齐,最后使齐亡而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作出了牺牲。苏秦在战国晚期名声颇大,《荀子·臣道》把“齐之苏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西汉时,苏秦仍受人称道,如《史记·邹阳传》赞扬他能成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处提到他,并肯定他有知权谋的长处。司马迁以为苏秦在“连六国从亲”的过程中,显示出他的才智过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