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唐初所确立的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发生奉天之难。这场战争又持续了5年,最后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无力扩大战果,只好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而唐朝最终灭亡的根源,却并不在藏龙卧虎、群雄林立的中原,而在偏处于岭南一隅之地的桂林。
事情要从唐代后期的懿宗咸通年间说起。当时云南有一个称为南诏的地方割据势力,趁李唐王朝对岭南的统治鞭长莫及之际大搞武力侵吞,使得与南诏相邻的岭南地区深受其害。为了平息南方的兵戈,徐州节度使孟球奉命在徐州一带招募2000人到南方充当驻军,其中有800人就驻扎在桂林,担负守御城池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