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再能折腾,也无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就是文官的一个弱点;在朝廷之中,文官一旦处于强势地位,那么武官、宦官都无法作威作福。这一点赵匡胤赌对了,就好比童贯,在政治立场上和他统一战线的蔡京,恰好也是他的敌人,两者之间相互制约。
同样也是因为“重文轻武”的关系,宋朝的武官并没有太大的势力,更没有权力。前面我们提到过,宋朝使用的是“军政军事分开”的制度,武将们手中没有兵权,在战争中,他们的角色就好比是电脑游戏中的人物,而坐在电脑前面操纵他们的则是枢密使。
其实防止“武将权力过大”这条规矩最早是从宋太祖赵匡胤那里定下的,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这个意思。
后人往往用这一题目来标举宋太祖收兵权,实际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太祖收兵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内罢典领禁兵的宿将,一是外罢拥兵自重的藩镇。
五代后期,发动兵变篡夺皇位的,已不是在外拥有兵权的藩镇节度使,而是在中央典领禁兵的武将。赵匡胤自己就是这样发动兵变的,所以他十分注重兵权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