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考古传奇 > 第30章完结

第30章完结

分像鬼."(商博良称之为"会走的木乃伊".)他看到我们就站了起来,似乎吓得要命,以为一定是活不成了……又足足走了两个小时,那寺院终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柔和的月光下,好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卷……抵达之前,在路上我们还唱了几首歌来缓和一下焦躁的心绪.然而,现在已站在寺门前,它沐浴在一片圣洁的月光里,那景象真令人心旷神怡!粗大的圆柱支撑着大厅,下面的一片寂静的、梦幻般神秘的境界!外面却是皎洁如水的月光,真是奇特而又绝妙的对比!

第二部分:关于金字塔的记载叛国罪与象形文字(图)8

我们在寺里用枯草点起了一堆篝火,火光再一次带给我们一片欢悦,我们如醉如痴,没有人不喜出望外的……这是一幅多么神奇的画面,充满着魔幻般的色彩,然而却是丹德拉大厦之下的现实.

商博良又是如何描述这次游历的呢?别人称他为"师傅",他的稳重的叙事风格与这个身份很般配,然而从他那冷静的措辞里可以感受到奔腾的激情.他说:"我不想描写这座寺庙,特别是寺中的圆柱门廊给我们的印象有多么深刻.建筑物的大小是可以量得出来的,但想要说明寺庙的整体是不可能的.它是雄伟和华丽的最完美的结合.我们兴高采烈地在这里欣赏了两个小时.我们请那农夫当向导,走遍了寺中的殿堂,并且就着月光看了外面的铭文."这是商博良看到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规模庞大的古埃及寺庙.从他当夜和后来写出的日记能够看出,在古埃及的研究方面,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他早已在思想上和想像中为那天看到的美景作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在看到实物时没有什么使他觉得意外.眼前的一切只不过证实了他早已思索过的东西.队员中有的很有学问,只是对他敏捷的思维有时反应不过来,商博良的学识使他们都感到惊异.大多数远征队成员都把那些寺庙、大门、铭文和圆柱看做死的石雕,看做一些无生命的纪念过去的东西,而在远征队长的眼里,这些都是一片鲜活的景象的组成部分.全体人员都剃了头发,头上戴的是穆斯林的大头巾,身上穿着锈金边的上衣,脚上配的是黄色皮鞋.罗特说:"我们穿戴着整整齐齐,似乎煞有介事."但对这套着装,商博良并无这种半开玩笑的态度.多年以来,在格兰诺勃尔和巴黎,他就被人称为"埃及人",他总是埃及人打扮,好像打小就生活在这尼罗河的祖国,这一点他的朋友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次埃及旅行期间,商博良做了许多解释古迹和破译古文的工作,他常常有所领悟,新的见解层出不穷.他宣布了一项比埃及委员会高出一筹的发现:这座寺庙并非埃及委员会所认定的艾茜斯庙,而是爱神海梭庙.它到底是不是如委员会所说的"极为古老"呢?寺里的建筑实际上是在托勒密王朝最后定型的,并且在此之后罗马人对它作了装修.尽管月光之下看起来气魄非凡,"固然不愧为建筑上的杰作",但他还是看出这座寺庙的雕刻"风格却是极不高明的".他写道:"但愿委员会勿见怪:我认为丹德拉寺的浮雕十分恶劣.这是必然的,因为它们都是衰落时期留下来的作品,当时的雕刻艺术已经朽腐没落,而建筑作为数学的艺术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这寺庙的建筑还没有辱没埃及的神,也值得后人的景仰!"三年后商博良辞世了,这是新兴的埃及学的一个巨大损失.他死后英、德两国一些学者立刻对他的见解群起而攻之.他们完全不考虑商博良那种破译古文的方法所带来的公认的成就,而是把他这种方法盲目地指斥为幻想的产物.但商博良得到了德国学者理查德.莱普西亚斯的大力声援.1866年,莱普西亚斯发现了用世俗体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两种文字写成的堪诺普斯诏书.认真研究的结果全面证实了商博良的理论.1896年,在伦敦皇家学会,彼得.勒.培基.兰诺夫爵士发表演说,对商博良作了应有的崇高的评价.其时商博良已逝世64年了.商博良破解了埃及古文字之谜,长期的发掘工作从此可以进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