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 第12章完结

第12章完结

舰队准则可以被想成是指挥官的完备作战计画——他的标准作战命令。¢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纳尔逊的作战命今就是一个例子。)每一层级的战斗指挥单位都有其本身的战斗计画。现今美国海军组织中所存在的一个反常现象为,海军军令部部长虽然制订了一套完备的准则——他的一系列海战教范,但他本人却不在作战指挥体系内。

准则也可以被想成是有助于统一目的的所有行动。准则并不只是书中所写的文字而已;准则乃是战士所深信并据以采取行动的规则。克劳塞维茨说,「准则有点像行动手册。」 [ 原注:Clausewitz, p. 141. ] 准则优于战术,因为准则含括了指挥架构与通信;准则不如战术,因为准则只在于建立程序,俾利战术选择方案在战场上之遂行。

我们在遂行优良的准则时,常面临了要完全遵从准则或应有创新作为的两难问题。任何优秀的海军领导人,不论资深或资浅,只要谈起他们在海上作战的经验时,都会立即指出,他们认为上级长官所颁下来的作战计画内容太僵化。′d,a~w+e/n¢x?u/e¨b/o`o!k-._c·o′m*他会告诉你,他在海上的运动非常灵活,对敌人的射击非常准确,此等作为均超过准则的要求。接下来,他还会告诉你,当他开始遂行指挥时,他底下的单位是如何井然有序地展开行动。他会信誓旦旦地表示,他麾下的所有舰长都确知自己要采取什么行动,就像篮球队的队员那样,可以从他队友的身体语言中得知那位队友要切入。 [ 原注:此一比喻出自美国空军库胥曼(John Cushman)中将(已退伍),渠乃最擅长写有关指挥管制论述的作家之一。但是使用运动来作比喻的人很多。本人所知的以运动来比喻战术的第一个人是西姆斯(W. S. Sims);他将作战训练比喻成打橄榄球(而第一个以伊顿[Eton]运动场来说明战斗精神的人是艾隆爵士[IronDuke])。 ] 他在高谈阔论之余,根本不会想到他的说词是否前后一致。大家一致认为,一位强势的军事领导人将希望上级长官让他有自行发挥的自由,而希望他的部属能靠得住。一位能干的指挥官将能有效运用准则而达成上述两种目的。^0\0?暁¨说^网′ \醉¨欣,章-踕^更~鑫¢哙¨所有的准则都含有某种数量的熵(entrophy) [ 译注:在热力学中,「熵」表示一个系统的乱度;资讯理论中的「熵」也可以视为乱度的量度 ] 。熵的含量太低,准则中将只有命令与知识;熵的含量太高,则只有创造力与改变,其他因素一无所有。

我们不太可能达到最佳境界,若我们势必会犯错,则宁愿因「准则过多」而犯错,而非因「准则太少」而犯错。准则的不足,表示怠惰、犹豫不决或不确定。准则不足的最明显现象是有太多的沟通作为存在——无数的命令及指令,而在计画阶段,这些命令与指令只不过是笼统的观念及训诫的言论罢了,而其存在只会迟滞决策的时间。要善的准则能够减少热战方酣时所需的指挥决策,因为届时即使头脑冷静的人也会受到情绪激动的影响,而使得精神与体力很快就耗竭。

今天,美国海军军官对于准则有所「提防」——我们很难找到恰当的词来加以描述。这点并非新鲜事。准则的真确性以及其内容的过与不及,均已成为我们战术讨论的一部分,以致于罗比森(Robison)的《海军战术史》都可以改名为「海军准则史」;他们讨论的重点在于系统或命今、指挥与信号。他们详述了当美国舰队规模十分庞大。在战斗中对舰队进行管制乃大事一桩时,就已经开始的热烈辩论。当时与现在一样,准则的意义常常是使用者所想要的意义。罗宾逊少将试图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加以仲裁与解释,而不是想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但他曾一度表露他的态度:「准则一词已渐渐扔弃置不用(大约在1915年)。假如先前除了信号手册外,还有『作战指令』一词存在,则『准则』一词可能不会成为海军术语。」 [ 原注:Roblson and Roblson, p. 827. ] 1981年,里昂斯(James A. Lyons)上将在担任第二舰队司令时,曾在其舰队中颁布作战指令。接任他职务的麦特卡夫(Joseph Metcalf)中将非常有兴趣地进一步发展此一作战指令。1920年至1930年期间,舰队的战术教范扩大成为战斗准则。对于此一准则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