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奇袭作战之威力可用数据表示。·5′2\0?k_s-w?._c!o.m^当两方实力为2:3,并进行交火时,实力较低的一方并不容易靠奇袭扭转劣势。以费斯克(Bradley Fiske)之齐放交火模式为例,居于劣势的一方(简称B)如欲取得平衡,须先发射10分钟,而A毫无还击。如双方同时交火,十分钟大约是A歼灭B所需时间的60%。B如欲取得2:1的优势,须在A开火前射击20分钟。1807年时,美洲豹号(Leopard)即运用此方式取得军力平衡,使毫无准备的切萨皮克号(Chesapeake)丧失优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航母作战相较,如B有两艘航空母舰,而A有三艘,B可透过奇袭一次击沉两艘,立即取得优势。现代飞弹之协调攻击亦可对舰队发挥相同效果。如此规模之奇袭攸关现代海战之战果。武器射程增加了侦搜距离之需求,而武器速度将此需求更进一步提升。
未来密切协调之奇袭行动增加的可能性愈来愈高,而这也是必然趋势,指挥管制与对敌指挥管制之反制措施之重要性将愈来愈高。
战术人员将需要快速精确之情报处理与显示系统,方能与趋势齐头并进。武器射程增加时,感测器搜索之范围为射程之平方。′卡¢卡·小,税/王? ~免-肺·阅?犊!而武器速度增加将缩短指挥管制反应时间,例如一马赫的巡弋飞弹与三至四马赫的弹道飞弹间就有相当差异;大型飞弹弹头与动能武器迫使吾人毫无犯错的空间。战术上日趋增多的不稳定因素与指挥上的干扰是否会因科技的提升而改善,并使指挥官能在战前与作战期间了解其处境?这种情形以前从未发生,未来则有待下一次的海战方可知晓。明智的指挥官会怀疑,大量资料是否有助状况的了解。但可以确定的是:有效先发制人之重要性更甚以往,这有赖了解战场状况,取得优势。
现代指挥官对火力规画与投射所花精神较少,较着重侦搜计画与执行,并以反侦搜与指管反制措施来阻止敌方遂行同一作为。何以会有这种情形?因现代之火炮射控解算需要侦察与监测系统。未来战术之发展将使舰队指挥官与参谋获益匪浅,能以指挥管制因应致命性之奇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 [翻译]
SANJYSAN [扫描]
SANJYSAN [OCR]
Mboat [校对制作] 2005-04
第八章 不变的原则
韦恩·休斯 [美]
[出自《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2000
机动
火力
反制武力
侦搜
指挥管制与指挥管制反制措施
战术趋势与不变原则总结
海战史趋势
海战史中不变之原则
机动
作战理论有个问题,如何界定作战的开始与结束。!d,a′k!a~i\t?a~.\c-o?m¨致命性武力(火力)的交互攻击是否为作战的开始?维纳(Norbert Wiener; [ 译注:1864-1928,美国数学家,建立平稳时间序列预测理论和控制论科学 ] )在其著作「控制论」(Cyberics)中提到眼镜蛇与蒙(mongoose)的故事。蒙具备特殊能力,相当敏捷,能处于眼镜蛇攻击的距离之外;在适当时机,蒙会攻击眼镜蛇头部后方,战斗随即结束。这场战斗是否从蒙的一跳开始呢?当然不是。同样地,第一炮也不是作战的开始。孙子、李德哈特与薄依德(John Boyd)皆认为,作战不仅在于火力运用而已,笔者亦认同此观点。还包括为达成日标而在初期实施之运动(不包括战略机动)。如马汉所言,战术是「作战前与作战时,能有效地结合各种作为之艺术。」 [ 原注:Mahan,p.10 ]
历史显示,运动之目的在于取得优势,斐拉凡佐(Fioravanzo)提出一项联系过去与现代部队运动间不变的法则。渠认为重要战术位置系能对敌及早集中更大火力之相对位置 [ 原注:Fioravanzo,p.209. ] 。代表动能之速度与时间转换成位置时就成为静止状态。在帆船时代,海军将领们皆了解进入射程前运动之重要性,以及受损而丧失速度之严重性。大炮时代,战舰的高速度却因大炮会使战事快速结束而无用武之地,因此运动仅在开火之前方能发挥功能。而今日的情势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