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战场广大,加上武器速度快,军舰无论多灵活,运动速度相对之下却如牛步般缓慢,但仍须寻求有利位置。有利位置有赖速度与时间,战术指挥官须有远见。总而言之,现代战术指挥官切不可因距离的长远而被蒙蔽,渠等所采取之战略移动可能只是战术运动;且须谨记,有利位置为其目标,速度与时间为其达成目标之方法。
吾人平时过于高估战舰速度在作战时之优势。高速的代价是需要付出昂贵的成本,并牺牲排水量与空间。计画人员平时并未考量到,舰队编队行动时系以速度最慢之军舰为考量。战术人员平时讨论时忽略了受损舰艇对整个舰队速度的影响。勃克(Arleigh Burke)担任第23驱逐战队长时曾向整个战队表示,决不会拋下任何受损之战舰,任其自生自灭。但事后渠却承认当时所言系出于感性而非理性。费斯克(Fiske)极为重视速度,并在其1905年海军学会获奖论文(Naval Institute Prize Essay)中将速度之重要性列为第一,后两项分别为管理性(manageability,亦即指挥与管制[C2])与火力。马汉则持不同看法,渠所提之「均衡速度」(homogeneous speed)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影响当局战舰造舰决策,即牺牲速度,着重武器与装甲。鲍德利(Baudry)对着重速度的装甲巡洋舰嗤之以鼻,并不认为这种军舰能与陆军的骑兵比拟。在陆军,与步兵相较之下,骑兵是一支高级部队。鲍德利认为装甲巡洋舰不过是廉价的战争机器,渠写道:「有谁听过骑兵中队的成员是由小孩拿着木棍组成的?」 [ 原注:Baudry,p.47. ] 战斗巡洋舰的致命缺点是遭受短暂炮击后容易爆炸,费雪(Jackie Fisher),亦即战斗巡洋舰之父,如能注意到鲍德利对速度的负面看法时,将会作得更为成功。丘吉尔重视速度,也在意装甲,如此方能在作战舰队前方支援侦搜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