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说话,赵构先说了,赵构颇为失望地说:“想不到,堂堂的大金皇帝,竟然也如此言而无信!”
秦桧唯唯诺诺,不敢搭腔。\萝!拉\小_说~ _蕞·鑫¢漳?洁-庚!辛·哙^
跟着,赵构又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敌人不知信义,这也难怪。但我们的士大夫不能守节,还没看到金人的影子,就纷纷投降,并且竞相成风,形势堪忧啊。”(“敌人不知信义,无足怪者。但士大夫不能守节,至于投拜,风俗如此,极可为忧。”)
秦桧当即展现了他的表演功底,做沉思状良久,突然换上了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先是痛斥金人背信弃义,接着又转换主题,假惺惺地叹息说:“自从靖康之变以来,大凡卖国之徒,全都蒙皇恩宽恕,以致出现了今日投降成风的局面,要我说,凡有过投降史的人,从今日起一律严惩。”(“自靖康以来,卖国之人,皆蒙宽恩,故习熟见闻。若惩革之,当自今日。”)
事实上,秦桧的岳父王仲山、秦桧妻子的伯父王仲嶷、秦桧的妻兄王涣都在靖康年间投降过金人,做过金朝的鹰犬,秦桧得势后,这些人又全都精神抖擞地回来做上了高官。·如!文+枉+ ~哽¢薪_最?筷_这次他提出要严惩投降人士,显然是想转移大家的视线,以掩饰自己在和议上的失败。
但大家并不买账。
鉴于他本人位高权重,大家一时还不敢马上黑他,而是先拿板砖拍他手下的小兄弟郑亿年。
郑亿年是秦桧的亲戚,时任资政殿学士提举醴泉观,在签订和议的当日,曾大力支持秦桧说:“我以全家一百口的性命担保,和议一成,两国一定能和平相处万年万万年!”(“和好可久,愿以百口保之。”)
现在,且看工部尚书廖刚是怎么涮他的。
廖刚指着他的鼻子说:“郑大人,你不是说你愿意以你家百口性命担保金人是诚心诚意讲和的吗?现在金贼已背约,你将置你家百口性命于何地?”
看到有人发飙,秦桧又惊又怒,却又不便发作。“尚书晓人,不当如是。”退朝后,他派给事中冯檝到赵构跟前试探赵构的态度。!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
冯檝见了赵构,旁敲侧击地说:“现在金兵来势汹汹,我们必须重新起用张浚了。”
赵构不耐烦地挥挥手,说:“这是什么话?之前我就说过了,宁愿覆国,也不用此人。”(“宁至覆国,不用此人!”)
听了冯檝的回报,秦桧松了口气,又支使御史中丞王次翁去再一次摸底。
王次翁对赵构说:“我们国家重建,治国的大方针却一直不能坚定下来,每每事有小变,就改换宰相,后来事实证明,新换的宰相未必胜得过原来的宰相,而且每一次领导班子的重组,都会带来党朋纷争,政局动荡,愿陛下引以为戒。”赵构连连点头称是。
由此,“桧位遂安,公论不能摇矣”。
改日,秦桧亲自上阵,当面锣、对面鼓地跟赵构说,天下之事,因时而变,不能拘泥,当初与金人讲和,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是讲和的形势,现在金人既然要一意孤行毁约败盟,那是他们不讲原则,不讲道理,正义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就应该沉着应战,替天行道。然后做出一副忠臣的嘴脸,拍着胸脯说,我愿先到江上,谕诸路将帅,同力招讨。(“今兀术变和议果矣,臣请为陛下先至江上,谕诸路帅,同力招讨。陛下相次劳军,如汉高祖以马上定天下。”)
赵构大喜,一骨碌从龙椅上站起来,握紧他的手,赞道,真是忠臣啊!先前金国同意归还我河南诸路及母兄,我为人子、为人弟,当然要发扬孝悌大义,另一方面,为百姓父母,也要振兴救国,是以不惜委曲求全,多次派出信使向金人奉表称臣。不承想,这竟然是金人的诡计,他们刚刚在条约上签字,便兴师动众,河南百姓尚未息兵休养,又遭侵扰。真真是痛煞孤家也!希望你督促各路大帅竭诚报国!
接着,赵构下了一道诏书,称“能生擒兀术者,授节度使,赐银帛五万,田千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