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28章完结

第28章完结

郑翟大为折服,于是师从田襄子学墨。~咸~鱼/看\书^ +冕+费·岳^黩*

惠盎之弟惠施,今年十九岁,天资卓绝,远胜其兄,是墨家巨子田襄子的杰出弟子。

庄周八岁,到了发蒙年龄。

庄全请教子綦:“我不知庄周是应该学儒,还是应该学墨。”

子綦问:“为何犹豫不决?”

庄全说:“我生于楚国,自幼学儒,所以想让庄周学儒。但是庄周生在宋国,宋国乃是墨家母邦,所以又想让庄周学墨。”

子綦问:“我一直奇怪,庄生乃是老聃之徒,范蠡之友,你为何自幼学儒?”

庄全说:“曾祖未能救出范蠡之子,抱愧而死。祖父认为老聃之道无用,于是让父亲学儒,我也如此。如今我客居宋国,入其国,随其俗。宋桓公兼用儒墨,所以庄周学儒也可,学墨也可。”

子綦问:“倘若宋桓公改变政策,或者下一位宋君改变宋桓公之策,既不重墨,也不重儒,岂非学儒也不可,学墨也不可?”

庄全说:“儒墨乃是当今两大显学,学儒学墨,均可安身立命。+丸′ ! \鰰?占+ *耕?鑫′嶵¨筷,”

子綦说:“依凭外境,趋赴显学,干禄固然不难,但是无关安身立命。唯有因循真德,才能安身立命。”

庄全猛然醒悟:“先生言之有理!我暂时居宋,不该依凭外境,让庄周学墨,仍应因循真德,让庄周学儒。”

言毕兴冲冲而去。

子綦看着庄全背影,不禁失笑:“父亲的真德,岂是儿子的真德?”

庄周按照父命,师从裘氏学儒,先读《论语》。

裘氏教导庄周:“天下士人,大多学儒。宋国士人,大多学墨。当今天下,共有三道,除了孔子之道、墨子之道,另有老子之道。老子之道是狷者之道,无为退守,其弊在于不及。墨子之道是狂者之道,有为进取,其弊在于太过。孔子有言:‘过犹不及。’孔子之道是叩其两端、允执厥中的中道,既非不及,亦非太过,完全无弊。?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士人学儒,必能安身立命!”

庄周回家,转告庄全。

庄全带着庄周,又去请教子綦:“先生以为裘氏之言如何?”

子綦微笑:“老聃之道,无为无不为。无为是退守,无不为是进取,实为中道,并无不及之弊。墨子之道,阳刚有余,确有太过之弊。孔子之道,阴柔有余,也有小过之弊。儒墨共同之过,乃是坚执有为人道,泯灭无为天道。”

庄全问:“儒书《易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生以为也有小过吗?倘若人生无为,怎能自强不息?”

子綦说:“《易传》为子夏之徒所撰,多悖道术。不过《易传》此言,略有道术遗意。”

庄全问:“先生既然认为孔子之道小过,《易传》多悖道术,为何又认为《易传》此言仍有道术遗意?”

子綦说:“因为第一句主张无为,第二句主张无不为,合于老聃之道。”

庄全大惑不解:“恕我愚钝,两句似乎都是主张有为,均非主张无为。”

子綦说:“你自幼学儒,所以把第一句误读为‘天,行健’,以为与第二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同,都是主张有为。其实第一句读做‘天行,健’。‘天行’之义,就是无为天道之运行。‘健’之义,就是无为天道之运行强健。第二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义,才是君子有为而自强不息。两句意为:无为天道运行强健,永恒不息;君子首先遵循天道而无为,其次自强不息而无不为。”

庄全大惊:“先生尽管言之成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