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偶,上书仇人之名。初民认为,不书仇人之名,鬼神无法准确施害,诅咒必定无效。为了预防仇家施以巫蛊诅咒,避免孩童夭折,孩童均以排行为字,暂不取名。成丁以后,才会取名,但是仅为长辈亲友所知。平辈亲友虽知其名,仍然仅称其字,称名即为不敬。庶民的排行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士人的排行是伯、仲、叔、季,其意相同。排行天下通用,无法施以巫蛊诅咒。”
庄周又问:“越国王子为王之后,为何另有生称、死称?”
子綦说:“仍是初民萨满教遗风。萨满教认为,君王生前为王,当用生称替代其名,以防巫蛊诅咒。君王死后成神,当用死称替代生称,以便庇佑子孙。商代多神教,与初民萨满教略有不同,就是区分君王、臣民,臣民死后为鬼,商王死后成神,所以商王死后无不称帝。周代一神教,又与商代多神教大为不同,首先区分人王、天帝,人死无不为鬼,不再成神,所以周王死后不再称帝,各有专用死称,即按周公制定的谥法,选取专用谥号;其次区分君王、臣民,臣民死后为鬼,采用通用死称,父死称考,母死称妣。假如臣民没有子嗣,无人称其考妣,就是孤魂野鬼。越人僻处南鄙,仍奉初民萨满教,不奉中原的商代多神教和周代一神教,所以越王死后成神,既不称帝,也不称谥,各有专用死称。”
庄周拍手大笑:“南伯真是无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