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

子綦说:“你与很多人一样,读的也是《老子》伪本!《老子》原文是‘大器免成’,被人改成了‘大器晚成’。·求~书?帮- ~追.最,歆-彰.洁!改过以后,就与前一句‘大方无隅’,后两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变得前后不通。老聃主张‘免成器’,并非主张‘晚成器’,更非主张‘成大器’。”

匠石惊问:“为何有人要改《老子》原文?”

子綦说:“因为有人愿意成器,更想成为大器,以便受到诸侯重用,所以改‘免’为‘晚’。《老子》明确反对成器,怎么可能主张‘大器晚成’?”

匠石问:“恕我愚钝,请问《老子》哪句话,明确反对成器?”

子綦说:“‘使有什佰人之器而不用’!《老子》教诲君主,即使有人在十人、百人之中堪称贤才,也不可重用。~微_趣-晓*说¢ *蕪\错!内\容·至于在千人、万人之中堪称贤才,当然更不可重用,此即《老子》所言‘不尚贤,使民不争’。孔子之徒自居圣贤,渴望受到君主重用,于是删掉‘人’字,改成‘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老子》真义‘不用成器之人’,于是变成伪义‘不用成器之物’。”

匠石惊呼:“难怪《老子》如此难懂,原来关键文字都被改过了!”

子綦说:“《老子》说‘吾言甚易知’,若非有人妄改,怎会如此难懂?《老子》三次言器,命义无不贯通。‘朴散则为器’,阐明守朴至关重要,成器即为降格。‘大器免成’,告诫众人要做散木,不要做文木,否则必成小器。‘使有什佰人之器而不用’,告诫王侯不可重用那些自诩胜过十人百人千人万人的成器之人。《老子》仅仅反对人们成为被君主使用之器,从未反对人们使用增进福利之器。”

匠石说:“感谢先生指教,不仅使我明白了散木之大用,而且使我明白了《老子》之真义。¢优^品¨晓_说~王′ ¢毋*错^内′容?”

子綦笑了:“与我无关,实为你之自悟!”

庄周受教,陷入沉思。

曹商闻之,不以为然。

十九 魏赵和解韩昭变法,欲为文木曹商易师前351年,岁在庚午。庄周十九岁。宋桓侯三十年。

周显王十八年。秦孝公十一年。楚宣王十九年。魏惠王十九年(晋悼公十八年)。韩昭侯十二年。赵成侯二十四年。齐威王七年。燕文公十一年。鲁康公四年。卫成侯二十一年。越王无颛十年。中山桓公五十二年。

魏惠侯去年与齐威王和解,今年又亲往邯郸,在漳水岸边与赵成侯达成和解,把邯郸归还赵国。

赵成侯感激齐威王救赵,使赵免于亡国,把女儿赵姬献给齐威王。

赵姬之母嘱咐女儿:“你事奉齐威王,千万不可为善!”

赵姬不解:“不为善,难道为恶?”

赵母说:“为善尚且不可,怎能为恶!”

赵姬问:“为何既不可为恶,又不可为善?”

赵母说:“《老子》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齐威王沉湎酒色,后妃众多。王后牟辛最得宠幸,与王后争宠的嫔妃,都没好下场。你新入齐宫,如果为恶,必被齐威王厌恶冷落;如果为善,必被王后嫔妃嫉恨加害。”

赵姬至齐,谨遵母教,既不为恶,也不为善。得到齐威王宠爱,后妃也不嫉恨,生子田辟疆。

大成午献策赵成侯:“魏惠侯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