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成又听从司马熹,献策宋桓侯:“国家平安或危险,百姓顺从或叛乱,在于赏罚是否公平恰当。赏罚公平,必将贤人得进,奸人止步。赏罚不当,必将贤人不进,奸人不止。奸邪之人为了争夺爵禄,必将朋比周党,欺骗蒙蔽主公,所以赏罚不可不慎。”
宋桓侯说:“相国言之有理!”
戴剔成又说:“奖赏赐与,人人喜好,可由主公主持颁行。刑罚诛戮,人人厌恶,可由我来负责实施。那样宋民必将爱戴主公,厌恶于我。主公既得治国之实,又享仁君之名。”
宋桓侯大悦:“相国背负恶名,寡人赢得善名,天下诸侯再也不敢轻视宋国!”
从此以后,宋桓侯专掌赏赐,戴剔成专掌刑罚。
庶民犯法,大臣犯禁,来向宋桓侯求情。
宋桓侯说:“别问寡人,去问相国!”
戴剔成实行严刑峻法,轻罪重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于是大臣畏惧,民众依附。
庄周问子綦:“宋桓侯专掌赏赐,宋民无不爱戴。戴剔成专掌刑罚,宋民无不畏惧。戴剔成为何甘受恶名?”
子綦说:“当年戴驩用术固位,野心不大,没有弑君篡位之心。如今戴剔成效法田成子之术,野心大于戴驩,必有弑君篡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