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106章完结

第106章完结

蔺且问:“墨家推崇五帝之道,效法尧、舜、禹禅让,实行禅圣让贤。*齐?盛¢暁′税,枉′ ¨首`发·前四任巨子均为圣贤,唐姑果为何不圣不贤?”

庄子说:“巨子禅让在唐姑果以后变质,正如五帝禅让在大禹以后变质。后任巨子由前任巨子一人指定,理论上必须是圣贤,事实上未必是圣贤,因为理有必然,事无必至。一旦有墨者伪装圣贤,就能骗取前任巨子信任,窃取权位。”

蔺且又问:“世人都说,大禹传位夏启,父死子继,终结了五帝的公天下,开启了三王的家天下。有人替大禹辩护,认为大禹没有传位夏启,而是禅位伯益,不料夏启取代伯益自立。也有人认为,大禹禅位伯益并非真心,实为让夏启取代伯益自立。真相究竟如何?”

庄子说:“大禹禅位伯益,是否真心,空论无益。夏启取代伯益,篡位自立,则是史实。大禹嫡长子有扈氏,怒于庶弟夏启背叛父命,于是讨伐夏启,结果兵败而死。”

蔺且大惊:“原来有扈氏竟是夏启之兄,为何史书却说有扈氏是叛乱者?”

庄子说:“因为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尚书·甘誓》是夏后启镇压有扈氏的誓辞,所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都是查无实据的空洞之言,罗织罪名的诬陷之辞。′e/z`k.s\w′.+o′r_g\后人或是轻信夏后启的诬陷之辞,或是信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于是有扈氏从正义者变成了叛乱者。其实《归藏》开篇就说:‘坤曰:不仁者夏后启,筮以登天。帝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坠启江中。’正是以天帝的名义,批评夏后启背叛大禹遗命,把五帝的公天下,变成了三王的家天下。”

蔺且又问:“滕文公重用孟轲,奉行孔子之道,恢复西周井田制,为何失败?”

庄子说:“古今如同水陆,各有其宜。西周宜行井田制,如同舟船宜行水中。如今宜行田赋制,如同马车宜行陆地。以为井田制可行于古,必定可行于今,如同以为舟船可行于水,必定可行于陆。推舟行陆,必然劳而无功。\幻~想`姬? _无~错^内?容!所以《老子》有言:‘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五五 张仪连横秦魏攻韩,孟轲恶禅齐宣伐燕前315年,岁在丙午。庄周五十五岁。宋康王二十三年。

周慎靓王六年(卒)。秦惠王更元十年。楚怀王十四年。魏襄王四年。韩宣王十八年。赵武灵王十一年。齐宣王五年。燕王子之二年。鲁平公八年。卫孝襄侯二十年(卒)。越王无疆二十八年。中山先王十三年。

周慎靓王姬定死了,在位六年(前320-前315)。

太子姬延继位,即周赧王,东周朝末代天子。仍然寄居东周国,蛰居洛阳王宫。

天下诸侯均不遣使吊贺。

卫孝襄侯死了,在位二十年(前334-前315)。

太子继位,即卫嗣侯。

卫国弱小,依附魏国。除了魏使,诸侯均不遣使吊贺。

鲁平公召见群臣:“宋君偃逞强称王,任用奸臣唐鞅、田不礼,与虎狼之秦结盟,狐假虎威,与中原为敌,袭击伐秦联军,滥杀无辜,强占民妻。倒行逆施,不智至极!能否予以阻止?”

鲁国大匠说:“鲁国弱于宋国,主公不宜直接阻止。不如把我制作的两副连环,送给宋康王。如果宋人不能解开连环,或许宋康王就能明白不自量力,醒悟不智。”

鲁平公大悦,命其使宋。

鲁国大匠从曲阜来到商丘,晋献两副连环,请求解开。

宋康王自居文武全才,自解连环,没有成功,于是号令全国:“天下人无不嘲笑宋人愚笨。如今鲁人自恃公输般之巧,送来连环羞辱寡人。谁能解开连环,寡人重赏千金!”

宋人纷纷来解,无一成功,都被宋康王诛杀。再也无人敢解。

兒说三十六岁,早年愤于戴氏篡宋,不愿出仕母邦,游学稷下学宫,成为田婴第一门客。如今在齐,得知此事,不愿母邦蒙羞,派遣弟子返宋。

兒说弟子顺利解开第一副连环,禀报宋康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